日前
乐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了
《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发布哥这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了解
方案提出
通过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到2020年,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三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乡发展基本协调。
目标任务
——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达到相应要求。
——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5%以上,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主要工作
(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
按照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面积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城镇规划并严格实施,保障城镇学校建设用地。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学校的,不得办理规划核实和竣工验收备案。
(二)努力办好乡村教育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妥善解决因撤并学校造成学生就学困难问题。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严格规范权属确认、用途变更、资产处置等程序,并优先用于教育事业。结合乡村教育实际,定向培养能够承担多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融入乐山优秀民间传统艺术和体育项目。
(三)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
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各县(市、区)要逐校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推进城乡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在金口河区、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教育扶贫攻坚计划,支持基础薄弱的寄宿制学校改善条件。
(四)实施消除大班计划
各县(市、区)要认真制定并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对大班额学校实行销号管理,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努力实现所有班额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各地要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五)实施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学校包含教学点全部宽带接入。实施农村学校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装备计划,实现校园内网通到班,保障远程互动教、学、研活动的开展,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建设差距。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优质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六)实施城乡教育集团化办学
通过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丰富办学模式,均衡配置师资,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探索组建以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城校+农校”等紧密型一体化教育集团,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
(七)统筹城乡师资配置
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机制。逐步推动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考虑各类学校的需要,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并向同级机构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挤占挪用教职工编制和“吃空饷”。
(八)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核定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九)改革教育治理体系
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统筹。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对乡村中心学校考核。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发挥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机制,逐步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十)改革控辍保学机制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完善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督促监护人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加强对金口河区、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四个贫困区县等重点地区,初中等重点学段,以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女童、家庭经济贫困儿童、重度残疾儿童等重点群体的监控。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所在县要监控流出人口入学情况,及时向流入地通报,协调解决入学问题。
(十一)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
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优化入学流程,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推动“三免一补”资金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
(十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落实县(市、区)人民政府属地责任,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台账,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就读寄宿制学校。
(十三)完善学生资助政策
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救助和资助力度,在“三免”政策基础上,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寄宿生优先纳入“一补”范畴补助生活费,利用教育扶贫救助基金等经费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发放必要的教辅资料。
(十四)推进东西教育扶贫协作
全面落实浙江省绍兴市、台州市、金华市与我市签订的《东西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加强教育扶贫协作,建立两地之间“市对县、校对校、师对师”帮扶协作机制,开展智力支援、教师培养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合作,改善“两县一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