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并没有绝对的利多或利空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利好和利空因素也并非绝对。在不同时间、市场条件下,它们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利空,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可能成为利好,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一个信息的产生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不是我们主观去认定。
比如,在2002年12月初,欧洲央行宣布降低利率。一般来说,当欧央行下调利率,欧元应该下跌。不过,当时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是否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问题上。欧元在1.00平价之下反复震荡,向上攻击的欲望蠢蠢欲动,鉴于欧洲央行可能降低利率,欧元的上涨被暂时压制。欧洲央行降息之后,市场认为利空已经释放,而且在此之前降息早已被市场全面消化。这个时候出台降息政策,就不能称之为利空,反倒有一种“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感觉。一直被压制的欧元多头大军,瞬间受到了激发,推动欧元一路走高,前后共上涨了近四个月,达到了1.1084才迎来大规模的修正。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欧洲央行降低利率没有被市场认为是利空,那么我们也应该顺应市场的变化。千万不要从教科书上死搬硬套,犯教条主义。否则这一波欧元10%的上涨就行情与你无缘。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利空我们都应该看作利好,所有的利好我们都应该视为利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这样相反的效果。
我们再举一个正面的例子。2003年7月15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白宫国会上作证词。格林斯潘表示,他预测美国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3年美国GDP增速将达到2.5%-2.75%。他还指出,2003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非常温和,而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经济增长将显著加速。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证词刚刚结束,市场立即做出了积极反应。美元兑所有币种都大幅上涨,美元指数飙升,最高曾达到97.09,最终收盘96.91,收出了一根当时少有的大阳线,而非美货币则全线溃败。事实上,对于非美货币的跳水行情,我们应该理性分析。当时非美元币种正处在强烈的下跌趋势。在下跌趋势中,任何不利的因素,包括利空的消息或者利空的数据,都会成为空方大肆做空的理由。
如果没有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作证的影响,非美货币可能也会下跌,只是下跌的速度会比较慢,拉的时间更长一些。而不利的消息则加速了非美货币的下跌,使其一步到位,同时也缩短了下跌的时间。我们需要对消息面的变化做一个客观、理性的判断。好消息放在多头市场汇价要大涨,好消息放在空头市场汇价会反弹;坏消息放在多头市场短线要回调,坏消息放的空头市场汇价会大跌。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对利空和利多有一个辩证的看法。任何数据、消息都要放在特定的时空下,放在特定的市场下,综合判断分析,才能得出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的结论。与其判断数据和消息到底是利空还是利好,倒不如看市场众多投资者的反应,这才是影响市场投资者买卖行为的根源。
别被过时的新闻毁了交易
除了要用辩证的眼光去解读利多或利空消息,我们还需要关注新闻的时效性,接下来一起看看《职业期货交易者》中美国著名期货专家斯坦利·克罗的故事。
铜价脱离了长期的支撑区,并上涨得很快。随着价格上涨,持仓量和成交量也在上涨——这是牛市的表现,上涨阶段较长较强,回调阶段较短较弱。我们所能做的是忽视场内流言、市场报告、评论甚至是新闻。为什么要忽视新闻?因为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价格制造了新闻,而不是新闻制造了价格。
有一次我和朋友打赌,我说能根据可可价格的波动来预测新闻,结果我赢了。在行情上涨后,市面上唱多的消息会铺天盖地;在市场下跌后,我们总能发现唱空的消息无处不在。譬如,盲蝽每隔几年就会破坏仓库里的可可豆。不过,我们会发现,总是在可可豆价格上涨的时候,市场才会传出盲蝽破坏库存的消息。我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到,总是在可可豆价格下跌的时候,市场才传出可可仓库猛增的消息。这是巧合吗?我想不是。期货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通常总是提前消化了大部分新闻,当大众投机者知道这些新闻时,这些新闻已经过时了。
我们在持有250份铜合约的时候,发现如果价格上涨,新闻就看涨;如果价格下跌,新闻就看跌,总是如此。我的交易是顺着大趋势(做多),逆着小趋势(在小回调时买入,尤其是当成交量减少时,在回调的第三四天买入)。最后我拒绝做短线,拒绝做日内交易,拒绝因为消息或流言而改变交易策略,事实上这些很可能是诱惑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