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市新规的刺激下,老三板股票被爆炒。
3月12日,精密3(400051)、华夏5(400021)、鹫峰5(400010)、宏业3(400025)、鞍合成5(400031)、长白5(400002)、南洋5(400023)等7只有报价的老三板股票齐齐挂在了涨停板上。截至当天终盘,精密3、宏业3、鞍合成5、南洋5分别报收1.81元、4.12元、2.29元、3.18元,仍封住涨停板。
此前的3月9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细则重点围绕重大违法行为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的持续上市地位这一关键核心; 对IPO欺诈发行、并购重组欺诈发行、年报虚假陈述、信息披露违法和5年内被证监会处罚3次以上等具体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进行了明确。
3月12日,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退市制度改革加速推进,规定欺诈发行公司不得申请重新上市,其他违法申请重新上市期限由1年延长至5年。因此,从一定程度来讲,对于回A窗口仍然开启的老三板股票来讲,是一种利好。
“重新上市的话可以令老三板的企业恢复流动性,预计老三板企业壳资源估值或大幅上调。”对此,该负责人称,“不过,短期看,由于老三板企业流动性非常低,现在介入很难买到筹码。”
实际上,当天涨停的4只老三板股票中,全天成交额均在50万元以下。其中,成交最多的精密3全天成交42.43万元,最少的南洋5成交30.66万元。
当天,鞍合成5董事会秘书魏丹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从来没有放弃过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回归A股市场的想法,也一直在努力。“之前,监管部门已经作出窗口指导,我们希望有进一步的细则出台。”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仅3月以来,包括长油5(400061)、创智5(400059)、华圣5(400039)、天创5(400036)、高能5(400060)在内的5家老三板均表示拟重新上市,并披露了最新进展。
再掀重组潮
魏丹彤认为,在现有监管政策下,老三板公司有望掀起新一轮的重组潮。一旦满足各项监管要求之后,仍可以开启回A之路。
去年11月,股转系统下发沪深交易所退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监管问答,明确了退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四个条件。其中一条就是退市公司最近两年规范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合法规范经营,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或可通过本次重组完成,满足股权明晰和公司治理健全的要求。
“不过,之前退市公司破产重整中大多都嵌套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目前看来,满足上述监管条件的公司还不多,还需要假以时日。”魏丹彤坦言,“按照监管要求,嵌套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重组完成后需规范运行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在此之前不得进行定向发行和重组。”
自上述监管问答发布以来,二重5(400062)成为了首家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老三板公司。
3月1日,二重5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实施情况报告书表明,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向国机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国机集团持有中国重机100.00%股权以及中国重型院82.827%的股权。
二级市场上,二重5在今年1月12日恢复交易以来的三个交易日里,连续涨停。自1月16日起,公司以控股股东对公司筹划重大事项为由再次停牌至今。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能联系到二重5有关人士对此给予置评,公司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截至3月12日,包括龙昌1(400052)、信联1(400042)、国嘉1(400017)、联谊3(400057)在内的4家老三板公司均在筹划重大事项而停牌至今。3月5日,国嘉1公告称,根据相关证券监管政策要求,公司对筹划的重大事项具体交易形式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公司股票延期恢复转让,最晚恢复转让日为2018年6月7日。
回A之路
此外,在长油5(400061)、创智5(400059)、华圣5(400039)、天创5(400036)、高能5(400060)等5家拟回归A股的老三板公司中,华圣5在历经三年之后,终于在今年3月8日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暨关联交易报告书。
公司拟向控股股东飞尚集团借款2.01亿元,收购实控人李非列持有的飞尚林产49.9%股权。交易完成后,华圣5将持有飞尚林产100%股权。华圣5表示,重组完成后,公司将在各项条件具备时,向交易所申请重新上市。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5年至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2.56亿元、3.92亿元和2.6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574.90万元、3841.58万元和909.48万元。
3月5日,创智5也公告称,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仍在抓紧时间进行反馈意见回复,包括针对一些专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资料补充。待反馈意见回复相关工作完成之后,公司将立即向深交所提交反馈意见回复相关资料。
同样,长油5也已于3月8日披露了重新上市最新进展。公司称,公司与各中介机构努力推进包括201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等相关工作,待相关内部决策及准备工作完成后将依法依规提交重新上市申请。
“长期来看,待市场初步消化这个利好后,可选择有实质性主营业务、有望达到恢复上市条件的企业,逢低介入,有可能是个不错的风险投资。”前述深圳私募机构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