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将消失 上市公司掷千金或成往事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8-05-15 10:14:12

■本报记者吕东

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于近期落地,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向净值型产品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失去了“刚兑”之后,上市公司近年来狂买理财产品的情形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上市公司资金来源之一,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额度一直居高不下,仅今年以来就有高达2000亿元。一直以来,受监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必须符合“保本”这一硬性条件。而在新规出台后,未来保本型理财产品也终将消失,上市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被新规拒之门外。

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监管新规下发后,虽然银行理财的相关配套细则仍未披露,但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并向净值型产品过渡已是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规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新规过渡期至2020年底,而随着过渡期的日益来临,曾大受欢迎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终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以往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也将向与开放式基金类似的净值型产品过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由托管机构进行核算并定期提供报告,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金融机构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净值,应当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手段,对金融资产净值的公允性进行评估。当以摊余成本计量已不能真实公允反映金融资产净值时,托管机构应当督促金融机构调整会计核算和估值方法。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最乐衷“保本”二字

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重要类型。未来保本型理财产品可能要消失,不但使早已习惯了买理财产品按预期收益率“收钱”的普通百姓需要尽快适应,对乐衷于此的上市公司未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将平添了几分“烦恼”。随着刚性兑付打破,理财投资风险将逐步转移至投资者身上,“买者自负”或让将安全性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之路变得坎坷起来。

截至去年年末,虽然银行理财增速在2017年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态势,并出现了连续8个月下降的情况,但理财产品规模仍达到30万亿元的水平,其中,保本型产品的存续余额为7.37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4.95%,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城商行的保本型产品占比也相差无几。

按照资管新规要求,银行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日子即将远去,而偏偏此类产品又恰恰是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的上市公司最为看中的投资品种。目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来源分别为自有资金与闲置募集资金,而对于后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在取消了“保本”后,在过渡期后将有可能与银行理财产品无缘。

闲置募集资金或将没有“合规”产品可选

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并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甚至这部分投资收益已成为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或扭亏手段。也正因如此,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逐年升温。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发布的关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高达3300余份,共有976家上市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涉及资金合计5064亿元;其中,有10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超过50亿元。

在这些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理财的公告中,银行理财产品仍是上市公司的首选,该类产品占所有购买理财产品比例高达九成以上。除强调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外,上市公司最为看重的就是所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安全性,绝大多数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全部选择标注为保本或保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而这也是相关监管政策所要求的。

证监会在下发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中就规定,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但投资的产品必须符合“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的条件。而在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中,也有“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上市公司若动用闲置募集资购买理财产品,“保本”才是根本,收益率如何并不是关键。

目前上市公司理财产品的资金均来自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而《证券日报》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资金类型发现,这两项资金的比例相差不大,在今年以来合计逾5000亿元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中,有逾2000多亿元的资金均来自于上市公司的闲置募集资金。若按资管新规的要求,在没有保本型产品的退出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闲置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断炊”之忧。虽然资管新规考虑到监管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仍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保本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少将是必然。

猜你喜欢

证监会将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 抑制上市公司

随着市场逐步完善和监管水平提升,上市当门票,入场再融资这一A股持续多年的独特融资路径,正在悄然...更多

2017-01-24 09:47:45

91家上市公司房企发布2016年业绩预告 有66家预喜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3日,已有91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发布了2016年业绩预告,预喜的上市公司有...更多

2017-02-24 10:05:35

上市公司或终止再融资或调整方案情况或成为近段时

继上周十数家上市公司或终止再融资或调整方案后,2月27日晚间,云铝股份(000807,股吧)和亚太股份(00...更多

2017-03-01 09:02:14

A股市场上市公司惊现多种“套路分红” 大股东套

近期,A股市场上市公司惊现多种套路分红,包括高送转推高股价—解禁套现、现金分红推高股价—解禁套...更多

2017-03-24 10:08:12

A股上市公司数量3175家 董秘离职潮又起 40人“

截至2017年3月31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3175家,其中在一季度有董秘离职的上市公司118家,占所有上市公...更多

2017-04-12 10:08:20

多例上市公司宣布撤出网贷行业 网贷行业整改调整

4月以来,上市系平台中出现了多例上市公司宣布撤出网贷行业事件,加之近日银监会6号文督促网贷机构...更多

2017-04-18 09:28:45

传统行业盈利能力大幅回升 微观端经济正呈现持续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陆续披露,中国经济微观端——企业的经营情况正逐渐显现。数据显示,伴随着钢铁...更多

2017-04-20 09:28:32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持续放缓 前4月上会公司数量同比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持续放缓 前4月上会公司数量同

新闻配图并购市场,你还好吗?答案是,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持续放缓:前4月上会并购重组项目数量和整体...更多

2017-05-08 08:35:54

A股公司2016年年报事后审核“收官” 少数上市公

A股公司2016年年报事后审核收官。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显示,审核过程中,少数公司在会计处理方...更多

2017-06-05 08:37:14

3000家上市公司财报凸显产业失衡之困 利润贡献过

利润过于依赖金融业 部分企业报表去产能3000家上市公司财报凸显产业失衡之困截至4月底,沪深两市32...更多

2017-06-07 09: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