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日本苫小牧市,丰田汽车厂区。
一群西装革履的男士正饶有兴趣打量着眼前陈列的最新款自动驾驶汽车。人群中心,一位颈上系着淡蓝色领带的男子抛出他的疑惑,“如果未来汽车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话,现有的续航能力是否需要进一步提升?”“这的确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身旁陪同的主人点头附和。
这一幕,迅速以图片和文字方式传回国内。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争议,即刻成为网络端口的热点之一。
事实上对于一辆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是其运作的能量来源,而电池成本则是决定其能否普及的关键。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及动力总成系统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50%,而燃油车的发动机及总成系统仅占总成本的15%。毫无疑问,谁拥有了新能源电池技术,谁就握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命脉。
在中国西南腹地,就有这样一家新能源电池企业——贵州安达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达科技”),近期该公司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据悉,安达科技拟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4258.45万股,拟募集资金约7.78亿元,分别投向锂电池正极材料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作为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商,安达科技目前的主要产品为磷酸铁锂,这是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之一,其产品与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
此前,抱上比亚迪(002594.SZ)大腿的安达科技自2014年新三板挂牌以来业绩年年翻番。不过现在,好日子结束了。
对于其2017年突遇业绩“滑铁卢”的原因,有分析认为,或与该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市场上遭遇三元材料电池的强势截击有关。
至于该公司未来是否会向三元材料动力电池转型?与比亚迪的合作关系将如何维持?《投资时报》记者向该公司董秘办发送采访提纲询问,截至发稿日尚未收到回复。
业绩遭遇“滑铁卢”
自2014年新三板挂牌以来,因可观业绩增长跻身明星公司行列的安达科技,一直受到诸多投资者关注。挂牌初期该公司股东户数仅有35名,而截至招股书发布之日,其股东户数已近千人。
在日前由“中兴通讯事件”引发市场对中国高端制造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普遍忧虑下,安达科技无疑以它的“特殊性”成为被众多投资者看好的IPO项目。尽管,现在还没有人认为它会是下一个宁德时代。
2014年—2016年(下总称为报告期),安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0.71亿元、2.07亿元、9.12亿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191.55%、340.58%;而同期净利润分别达到0.16亿元、0.49亿元、2.66亿元。其中,该公司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同比增长更分别达到惊人的206.25%和442.86%。市场观察家们表示,如此迅猛的利润增速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只能以“不可思议”相称。
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2月9日,安达科技披露了其2017年年报。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虽然从9.12亿元上涨至10.76亿元,但其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4.45%至2.01亿元。同时,2017年该公司的现金流由正转负,净流出1.84亿元,同比下降162.1%。
对比此前三年业绩的高速增长,这是安达科技首次遭遇业绩下滑,对投资者而言,这自然不是好消息。
关于业绩下滑原因,安达科技于年报中解释称:一是2017年年初,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下降影响,动力电池企业普遍开工不足,主要电池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压力加大,且由于竞争加剧,导致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价格下降;二是生产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导致磷酸铁锂成本上升。
《投资时报》记者研究发现,安达科技净利润下滑或主要源自其综合毛利率的明显下降。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从2016年的43.67%下降至32.50%,同比下滑25.58%。
从产品构成来看,安达科技主营收入主要来自磷酸铁锂和磷酸铁,两者销售占比分别达86.21%和13.07%。招股书数据显示,前者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由2016年的41.62%下降至31.97%,而后者同期毛利率也下降了20个百分点至30.98%。
记者注意到,安达科技主营产品毛利率下降主要源于成本和售价两个方面。
该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碳酸锂和黄磷。2017年上半年,碳酸锂的采购金额占其主要原材料采购总金额的70.68%。报告期内,安达科技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价格均有所波动,特别是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碳酸锂价格自2015年下半年起急剧上涨,截至2017年上半年,采购单价较2015年平均水平上涨了90.62%,达到11.5万元/吨。
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甚至价格翻倍之际,为增强产品竞争力且维持市场份额,该公司反而下调了产品价格。2017年上半年,安达科技磷酸铁产品和磷酸铁锂产品的单位售价,分别较2016年下调了13.53%和11.99%。
更致命的,或许是这种趋势仍未至尽头。
第一客户倒戈
2017年的动力电池市场,一改此前磷酸铁锂电池一家独大状况,突然现世的三元锂电池因其耐低温、高能量密度、高充电效率、不错的循环寿命,以及更强的安全性等特性,在市场已站稳脚跟,并与磷酸铁锂电池开始平分秋色。
据悉,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比亚迪主要选择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而特斯拉则选择三元材料动力电池。
有业内专业分析人士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以特斯拉为代表并受其影响,国内外企业已纷纷转向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宁德时代为宝马开发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力神、中航锂电、万向等国内大型动力电池厂商也开始将三元材料动力电池应用于电动乘用车。该人士称,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不仅销售增速比磷酸铁锂电池快,而且抢占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即便是在国内市场,三元材料动力电池也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受到产品迭代冲击的不止安达科技一家,以磷酸铁锂为主要产品的一些公司,2017年上半年同样出现业绩下滑,例如金锂科技(833616.OC)、卓能材料(834314.OC)、欧赛能源(836058.OC)。而其竞争对手中主要产品为三元材料的杉杉能源(835930.OC)和当升科技(300073.SZ),同期却录得大幅度增长。
面对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强势入局,转变未来产品的研究方向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安达科技却不这么想。
2017年年报显示,安达科技2017年研发费用达到0.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较2016年增长43.95%。而对于上述研发项目的描述是,“公司的研发致力于提高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即研发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压实密度的磷酸铁锂产品,目前,公司新一代的磷酸铁锂正在积极的研发中”。
据悉,安达科技此次IPO募投项目中并未包含三元材料动力电池的相关研究。
安达科技显然将宝押在磷酸铁锂电池身上。不过他们未曾想到,来自比亚迪的“背叛”会如此迅速和猛烈。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安达科技对其大客户一直存在极高依赖度。2014年至2017年,安达科技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均在98%左右;同期,其第一大客户比亚迪的销售占比分别达到100%、96.14%、84.74%和77.78%,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依然三分天下归其二。
截至2017年底,在比亚迪动力电池产能中,磷酸铁锂电池占10GWh,三元锂电池为6GWh,其动力电池的研发重心已渐渐转向三元锂电池。2017年12月5日,比亚迪发布相关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明,2018年该公司将在青海扩建10Gwh的三元电池工厂,并表示目前比亚迪新上市的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都已换装三元电池,而2018年公司所有乘用车部分都将使用三元电池。
伴随磷酸铁锂电池步入“寒冬”,安达科技的“冰河时代”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