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吴月花与她的“绿现代”合影 记者 张怡熙 摄
1996年,吴月花的儿子与家中的“黄面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讲述人:吴月花
-年龄:51岁
-职业:的姐
3日早上6点半,的姐吴月花开车出门,自从开始跑出租,这是她固定的“上班时间”。“车轮跑起来,钱包才能鼓起来。”吴月花说,当年开出租,原本是兴趣使然,没想到车一发动,家里的收入接连翻番,好日子也跟着来了。从业至今,吴月花已换了4辆出租车,她用自己的故事,为我们讲述洛阳出租车行业的变迁。
1 1985年前后,洛阳有了个体出租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下海”风从沿海地区刮到了洛阳,当时还不到20岁的我,也加入了个体户的行列,和别人合伙在老城十字街卖衣服。那时是个体户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店面不大,可每天能收入近100元,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
按说这么高的收入,我该好好做生意,可我偏偏有些三心二意。为啥?1985年前后,在繁华的十字街附近,开始出现一些拉客的小轿车,它们以菲亚特、拉达、波罗乃茨等进口车型为主,被看做是洛阳最早的出租车。每次看到这些车辆在街道上来来往往,我就满心羡慕,如果开车的是女司机,更会忍不住目送她远去,心想,要是我也能开车就好了!
在此之前,市场上拉客的大部分是三轮车,尽管个体出租车的收费是三轮车的三四倍,可乘客还是不少,一辆车一天就能挣100多元!又能开车,又能挣钱,对我来说,开出租车无疑成了梦想的“完美职业”。
2 提着一大布袋现金,换回一辆“黄面的”
因为对出租车的关注,我渐渐发现,这是个很有潜力的行业。改革开放前,大家出门大部分靠步行或骑自行车。后来,大家出行多坐公交车,可遇到急事,还是得借助一些个体经营的拉客三轮车。出租车的出现,给一些有经济基础、有需求的人提供了更加舒适、快捷的出行方式。
从1991年开始,洛阳的出租车中出现了“黄面的”的身影,它们能载客能拉货,很快获得了市场认可,数量也不断增加。到了1994年年底,据说洛阳的“黄面的”已经超过100辆。于是,当时已经结婚生子的我和爱人合计:咱也买辆开开?
1995年年初,我们拿着家里的4万多元积蓄,加上借来的4万元,提回了我梦寐以求的爱车——一辆黄色昌河牌面包车,并加入了当时的“花海”出租车公司。那时候买车可不像现在能刷卡、转账,只能提个大布袋,装着沉甸甸的现金到买车现场交易,回想起来,此后多次买车的经历,都没有那次激动和兴奋。
车买回来,我就马不停蹄到驾校报了名,开始学车。那时候的学费可真不便宜,一个人要2000多元。经过两个月勤学苦练,赶在当年牡丹文化节前,我拿到驾照了。
3 上路一个月,挣了别人一年挣的钱
当时,洛阳对出租车司机还没有驾龄要求,拿到驾照没几天,我就正式开车上路了。1995年的洛阳,路上的车可比现在少太多了,除了公交车,最多的就是“黄面的”了。
正值牡丹文化节,外地来赏花的、做生意的人都多,乘车需求量可真不小。只要打开“空车”灯,走不了多远就有乘客招手,我停下后一伸手,“哗啦”一声拉开后门,觉得自己特别潇洒!看我是女司机,不少乘客还会惊讶和赞叹“真厉害”,那时候,心里别提多自豪了,按下计价器,点火,松离合,加油,出发!
当时,“黄面的”的起步价是5元(含3公里),超出3公里后,每公里价格为1元,比起早期的进口小轿车,不少老百姓已经能够接受了。可以说,很多洛阳人的出租车生活,是从“黄面的”开始的。
那时候油价大约每升1.6元,市区跑一天下来,油费也就30元左右。我和爱人一个白班、一个夜班,人歇车不歇,夜以继日地“跑”,一个月后一结算,扣除各项费用,纯收入竟然超过了5000元!要知道,当时不少人一年的工资才5000多元。
4 从“红夏利”到“红富康”,空调车来了
1997年年底,我们花费10.5万元,把“黄面的”升级为“红夏利”,彼时,洛阳的出租车市场轿车又逐渐成为主流。
虽说是轿车,可“红夏利”依然没有配备空调,当时的乘客已经对舒适度有了进一步要求,因此,不少司机就自行给车上装了个空调。我也不例外。装了空调的“红夏利”,喷水壶成了标配,为啥?因为车身因空调发热,需要时不时手动洒水降温。
3年后,真正的空调车来了。随着富康、捷达、桑塔纳等车型进入我市出租车市场,2002年,我们投资12万元,把“红夏利”换成了“红富康”。这辆车,陪伴我历经非典、迎接奥运,接送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乘客,2010年到期报废。
5 网上约车,“老司机”遇上新机遇
我现在驾驶的这辆车,是2010年接替“红富康”购买的北京现代,当时,红色的出租车已基本退出市场。同时,出租车市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随着大家收入大幅提升,坐车的乘客突然多了起来,与前几年相比,空车行驶的时间明显缩短,我们的收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然而,2015年,网约车的出现,让传统的出租车遭受了“突然袭击”。实际上,网约车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2016年出租车95128官方约车平台上线,我的“绿现代”也开始享受互联网的红利。
从业23年,我从乘客口中的“妹子”慢慢变成“大姐”,又变成了“阿姨”,出租车也为我们一家带来了富裕、美好的生活。作为优秀司机代表,我几乎参加了每次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听证会,也看到这个行业一步步走向规范。
眼下,出租车行业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未来的它,依旧值得期待。明年,我的北京现代就要报废了,到时候,如果政策允许,我想换成7座出租车,二孩时代,市场需求还大着呢!(记者 智慧 通讯员 胡新峰/文 记者 张怡熙/图)[CAHTAG17;34]
延伸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洛阳出租车行业发展历程
1985年前后,进口轿车开辟市场,车型以菲亚特、拉达、波罗乃茨等为主,多为个体经营,价格、标志也不统一,车上没有计价器,乘车需要议价。
1985年7月,当时的市二运公司经市交通局批准,购进了二手皇冠柴油型出租车30辆,成立了洛阳市第一家公车公营的出租汽车公司。
1987年,市运管处客运科正式成立,开始对出租车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此后,出租车装上了统一的“TAXI”标志、计价器、隔离网等。
1991年,“黄面的”开始出现,并迅速覆盖整个市场;从1994年开始,以“红夏利”为代表的轿车开始回归;从2000年开始,富康、捷达、桑塔纳等车型陆续出现,乘车舒适度再次提升;2008年,北京现代、新爱丽舍、新捷达、新桑塔纳等,作为替换车型开始出现。
目前,洛阳市区有出租车4227台,出租车公司22家。从2016年8月开始,95128官方约车平台上线,可提供电话、微信、手机APP约车服务。 (记者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