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北京市发布“十三五”时期对口支持计划,再安排252余亿元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资金。新疆和田作为北京对口支援的重要地区,今年全年的援疆项目资金将达到25亿元。这些钱将重点支援和田精准扶贫、改善民生、产业扶贫、教育医疗等各方面。
在北京超过20年的援疆历史中,项目和资金背后是北京援疆人的身影。他们来自学校、医院、机关和企业,他们来到新疆和田,在支教、医疗等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这个戈壁边缘的城市里,留下北京的印记。
“认亲”活动深植友谊之种
6月20日下午,在新疆和田第一小学的活动室里,一场特殊的“认亲”仪式正在举行。北京的青年企业家路岩崧又当“妈妈”了。
10岁的维吾尔族小男孩牙尔木合买提给北京妈妈准备了一份见面礼:用和田的石头拼成的一幅中国地图,红色五角星标志着北京的位置,一枚洁白的石子注明了新疆和田,牙尔木合买提在这幅地图下写着“北京和田心连心”。
路岩崧抱起新认的“儿子”,指着摄影师的镜头拍照时,这个维吾尔族小男孩羞涩地把头埋了起来。
“叫我一声妈妈,我就要承担一份责任。”路岩崧说,她有一个与牙尔木合买提同年出生的女儿,她要带新疆儿子到北京去,再和女儿认亲。
这次“认亲”活动是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的。团市委动员北京爱心人士,与和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维吾尔族青少年结对认亲。每名“北京爸爸”“北京妈妈”每年将为结对的孩子捐助2000元,目前,已有近200名北京的团干部、青联委员、企业家志愿者参与结对认亲活动。
就在这场认亲活动之前,和田一小的孩子们还收到北京中小学生捐赠的图书。北京团市委今年1月动员北京城六区中小学生为和田地区中小学捐赠110万册课外书籍,从5月初开始,北京市又面向十六区所有中小学生开展“好书伴成长,援疆献爱心”图书捐赠活动。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共有1423所中小学校、110万中小学生参与活动,捐赠图书148万余册。
和田一小4年级学生买萨热是一名开朗阳光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她领到了一捆新的童话书,最近刚刚看完《一千零一夜》和《十万个为什么》。
她还收到了北京小朋友写给她的信。昌平区的一位小学生在写给买萨热的信里说:“听说新疆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和田美玉一定很好看吧?水果也一定很好吃吧?”“让我们融入祖国这个大家庭,在汉族、维吾尔族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长桥。”
2015年,买萨热参加双语演讲比赛到过北京,天安门、长城,这些北京的景点至今仍印在小姑娘的心中。“我还想到北京去看一看,也想邀请北京的小朋友来和田。”买萨热说。
近年来,北京援疆从扶贫、产业支持、教育、医疗援助不断开辟新的路径,把民族融合的工作推向深入。刚当上新疆孩子“爸爸”的团市委副书记郭文杰说,要让更多首都青年人关心关注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成长,把民族团结的深厚友谊种在新疆少年的心中。
沙漠中崛起的新城
在北京昌平小朋友的眼中,能源充足、物产丰富——是新疆闻名于世的特点。然而,买萨热和牙尔木合买提居住的和田,自然条件和人居环境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南枕昆仑山脉与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交界,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与阿克苏地区相连,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33.3%,沙漠戈壁占63%。
这里属于干旱荒漠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而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和田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
如果北京的沙尘天是“浮尘”,那和田的沙尘来袭时,就真是“扬沙”了。在新疆当地一名电视台同行展示的一段视频中,狂风卷起阵阵黄沙向城市袭来,呼啸声过,城市楼房便埋没在一片沙尘之中。据当地环保部门测定,和田月均降尘达到每平方公里124吨。
距离和田市西北仅数十公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田人不但要对抗风沙,还要向沙漠要生存。要拓宽生活居所,改善生存环境,就要向沙漠进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224团副团长崔宙鹏是2016年12月24日进疆挂职的,此前,他是北京昌平区沙河地区办事处副主任。1998年,党中央将和田地区所辖的墨玉和皮山两县相
邻地区的30万亩戈壁荒漠划归兵团十四师,后又在这里成立了224团。
记者一行从和田市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进入皮墨交界处。城镇的楼房和村庄的葡萄藤消失后,一片黄沙出现在车窗外。而没走多远,沙漠中便亮起片片绿色。
指着车窗外的树木,崔宙鹏欣喜地说,这是用滴灌技术种植的新疆杨。在皮墨地区,向沙漠进军,兵团人在这里建设出一座新的城市。满眼的黄沙中,新疆杨、沙枣树、长枝榆,这些耐干旱的树木,和滴灌树木的水渠,一寸一寸地向沙漠深处挺进。
中国最早的文化典籍《山海经》有“昆冈出美玉”的记述。昆仑山下自古盛产玉石,而尤以和田美玉品质最佳。皮墨地区这座新的城市,名字就叫“昆玉市”。这是兵团十四师“师市合一”建制的城市,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市。
新城像一块不断被雕琢的玉石,每年的面貌都在改变。如今,绿洲已覆盖了这里约3%的面积,伙什塔克河和桑株河的水灌溉着这里的农田,截至2017年,已有超过5万人在这里居住。崔宙鹏说,224团还将甘肃、河南、四川等地连片的贫困人口集中搬迁到这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将和维吾尔族人在这里聚居。
瞄准用产业帮扶脱贫
每年从内地迁到和田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而新疆当地的维吾尔族家庭,也有不少在贫困线以下。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人就留不下来,城市就存活不下去。既要安居,也要就业。北京援疆工作瞄准了用产业帮扶脱贫这步棋。
昆玉市境内的皮墨北京工业园是北京对口援建的园区,“聚集人口、发展产业”是园区的重要任务。秋实双久纺织品公司是园区引进的一家促进就业、带动脱贫的企业。
19岁的古力克孜在这里做纺织工人,她每月能领到2500元薪水,而在新疆,一些公益性扶贫岗位的收入也只有几百元。
“我们两个厂房都是北京援疆指挥部支持建设的,目前已经投产。棉纱销售收入每年在2.5亿元到3亿元。除去一些管理人员,其余的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在已经有120多名员工,其中98个是当地维吾尔族贫困户。”秋实双久纺织品公司负责人田自峰说,按照当地贫困标准,纺织厂确保让贫困户进厂第二个月就实现脱贫。
北京援疆干部张好生在和田地区墨玉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他针对当地劳动力富余的特点,利用在北京的社会资源,以服装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重点,招商引资为当地提供岗位。目前已实现了6家企业落地,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帮助600多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脱贫人口达2500余人。
和田的气候、土壤、水源适合红枣种植,红枣品质也远优内地。从2012年到2016年,全疆环塔里木盆地共种植红枣750万亩,年产干枣300万吨。但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加大,红枣市场也趋于饱和,红枣价格大幅下降,2016年红枣的收购价仅为每公斤5元左右,224团几个农场出现枣贱伤农现象。
崔宙鹏分管招商引资,在深入了解情况后,他通过援疆指挥部和北京联系,实地考察相关企业,制定了优质红枣对接北京市场、残次枣引进酿造企业进行深加工、枣树枝回收利用加工生物质燃料的红枣全生产链综合利用方案。
目前,引进的几家企业已落地投产,枣类食品和饮品丰富了产品种类。振南枣业公司第一年就实现产销两旺。销路有了保障,兵团农场以平均每公斤8元的价格托底收购了职工的7000吨红枣。
“未来,我们将和农户签订预付款订单,先把一部分钱给他们,让他们有成本买肥料、雇工,等大枣成熟了,我们再把尾款全部给到农户。”崔宙鹏说。
2018年,在第五届京交会期间,北京援疆指挥部开展了和田地区贫困户特色农产品拍卖活动,拍卖品来源于指挥部重点帮扶的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8287人,大枣、核桃共拍卖300吨,合计900万元,贫困人口实现大幅度增收。
支教老师成为“使者”
224团中学被当地誉为戈壁大漠中的希望中学。每年都会有北京的老师到这里支教。6月22日,记者来到这里时,来自北京朝阳八里庄三中的李婧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堂课。
李婧带的班既有维吾尔族学生又有汉族学生。她问学生们,长大后想学什么专业,想干什么。“我长大了要当兵,像224兵团那样,服务边疆。还要学生物,把荒漠变成绿洲。”一位学生举手回答。
北师大二附中西城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常曦2016年来到这里支教,教了第一届高三学生。结束支教后,她又申请延续一年。这一年,她向学校领导提出,不再带高三的课。常曦认为,语文的学习在于平时,她想抛开备考的教学,多琢磨让孩子们感受汉语的魅力。
2017学年,常曦带了第一个“维吾尔族班”。“第一节课主要是彼此认识,让维吾尔族孩子多说话,这就是我上语文课的宗旨。”常曦先点了一遍学生的名字,然后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当她写到“曦”字时,下面已经有学生用不太准确的音调读了出来。
“有谁知道‘曦’是什么意思吗?”常曦问。
“太阳。”一位学生大声说。
“是的,是阳光,早晨的阳光。”常曦补充问道,“那老师的名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
“常常有阳光。”又有一名维吾尔族学生回答。
常曦说:“是这个意思,但是这么说不美。老师的名字可以理解成‘永远充满阳光’。”解释完,她问学生们:汉语有意思吗?学生们频频点头。
常曦的这一年支教,和维吾尔族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课间,她询问一位学生:馕是怎么做的?没想到,第二天这位学生就从家里给她带了一大张馕。学期结束,她就要离开新疆了,学生们给她写下祝福的话。她来到教室看孩子们给她写寄语,一位学生羞涩地说:“老师到飞机上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