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答记者问,谈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徐绍史指出,“十三五”时期,要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调放结合,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步伐,推动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答问全文如下:
记者:徐主任您好。近年来,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合理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那么近几年宏观调控有哪些特点,起到了哪些作用?
徐绍史: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特别是面对“三期叠加”时期的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先后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运行和结构优化升级。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区间调控”的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进一步提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不采取短期强刺激措施,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一年多来,先后实行向小微企业等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扩大“营改增”试点、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等政策,同时积极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效发挥了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重要作用。
201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要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相机调控”,强调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把握好调控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不断提高相机抉择的水平。
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各种调控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体现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的新探索新实践,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了大起大落,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应重点把握好哪些方面?
徐绍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针对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在实践中我们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要求。
坚持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一方面,把握好总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明确经济增长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加强区间调控、相机调控,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备好用好政策工具箱。当经济面临滑出合理区间的风险时,采取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措施,以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坚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推动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短期和中长期结合。一方面,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预调微调,搞好需求管理,促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经济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各种经济风险。另一方面,着眼于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不断提高要素产出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经济潜在增长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国内和国际统筹。在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必须具备全球视野,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多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主动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多双边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构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改革和发展协调。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动调控、稳中有为,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有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改革措施及早出台、加快落地,使改革更加有力地服务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要通过改革创新引导宏观调控方式创新,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难题,着力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记者:相信有了这四项原则要求,实践工作中就能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围绕“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建议》对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请您再作一下解读。
徐绍史:《建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总结宏观调控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提出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依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和总供求格局实施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年度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度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宏观政策取向。要强化国家中长期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发挥好年度计划在落实规划上的关键作用,加强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领域的引导和综合协调,稳定和引导社会预期,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有效防范风险。
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要依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及时调整完善调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现实针对性。“十三五”时期,要在保持政策基调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实行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充实和完善“三个工具箱”:当经济平稳运行时,加快推出一些促改革、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当经济出现波动时,预调微调的力度就要大一些;当经济出现下滑时,采取力度更大的稳增长措施。要坚持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举,把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创新政策工具,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结构调整优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
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建议》强调,“完善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价格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体系”。落实好这一要求,一要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并逐步向战略构想、发展规划、政策思路、改革方案、重大工程等演化,形成政策储备。二要统筹协调重大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节奏和出台时机,避免政策效力过度叠加或相互抵消,形成调控合力。三要对政策背景、力度、效果和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量化测算,统筹进行政策特别是重大政策的综合评估和协调,增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有效性。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经济运行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必须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监测预测预警,特别是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进行预研预判,这些都需要夯实宏观调控的信息基础。大数据的迅猛发展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提供了重要机遇,实时、海量的数据极大丰富了经济运行信息的来源。要建立健全政府大数据采集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改进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风险预警和政策效应评估。加强政企合作,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大数据资源、产品和技术服务,为宏观调控提供支撑和保障。
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政府价格管理要把不该管的坚决放给市场,集中力量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十三五”时期,要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调放结合,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快输配电价改革步伐,推动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实现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同时,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力度,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成熟定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十三五”时期,要加强经济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坚持全球视野,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出风险隐患。坚持预防为主。以国际国内重点领域重大风险为重点,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体系,做到防控关口前移,防微杜渐,避免矛盾积累。坚持稳妥有序化解风险。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坚持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要通过改革创新、结构升级,重点提高财政、金融、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防控能力,将发展成果更多转化为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的能力。坚持底线思维。从防范最困难、最危险的风险着眼,完善风险处置预案,加强政策储备和物资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记者:最后想问您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2015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先后出现了几次严重的雾霾现象,民众对绿色发展也就格外关心。和以往相比,“十三五”规划将在绿色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
徐绍史:绿色发展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也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十一五”以来,我们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十二五”前四年,GDP的能耗、水耗分别下降了13%和24%,二氧化碳的排放累计下降了1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等也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比如,雾霾现象比较严重,去年161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率并不高;水资源的污染,在国控断面上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还有土壤的污染问题。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我们要做的事情,一是低碳发展,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这个比例去年已经达到11.1%,也要鼓励煤炭的清洁利用,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二是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强化一些约束性指标管理,从总量和强度两方面来控制。三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管理,确定水耗、能耗、地耗的一些标准,同时开展水权、碳排放权的交易。我们已经在7个地方进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展了生态补偿的试点。我们也希望加强与境外的企业、机构、地方合作,共同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建设。(闫书华
汪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