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在加大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力度。继上周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及逆回购注入巨量货币之后,央行本周继续加码。17日进行了550亿元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操作,19日又实施了800亿元7天期及750亿元28天期的逆回购操作。
此次28天期逆回购,期限已跨越春节,显示出央行为节日期间的现金需求保驾护航。数据显示,央行上一次该期限操作是在2015年2月5日,距今已近1年。此番单次达1550亿元的巨量投放,势必对春节前可能的降准带去影响。
据交易员介绍,近日市场流动性趋紧,18日的资金大额拆借交易一度关闭。对此,南京证券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王宁表示,这种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主要是受暂时性季节因素影响,目前正值金融机构缴纳例行准备金以及企业缴税,春节因素的影响暂未显现。总体来看,目前的资金面不紧张,节前再度降准的概率偏低。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最近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春节因素,1月份历来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最旺盛的时期;二是外汇占款的急速流失,商业银行补充基础货币所需。
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创下史上最大降幅纪录,而根据当前的情况,赵庆明预计今年1月份外汇占款的下降将比去年12月份还大。央行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借助这些工具来替代降准的效果。若据此分析,央行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南京银行研究报告显示,前期外汇占款流出较快,央行多次采用降准对冲,目前进一步降准的边际效应正在下降,央行后期可能更多采用商业银行质押资产做定向投放(SLF/MLF/PSL)的方式直接补充基础货币。
赵庆明认为,从补充基础货币的角度来看,这些短期工具确实能取得与降准同样的效果,但事实上,从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以及管理市场预期的层面上看,短期流动性工具无法替代降准。
民生证券固收研究表明,1月外汇占款下降的压力有增无减,MLF数量上远不足以对冲外汇占款的减量。这是因为,外汇占款增速下滑带来长期限流动性的损耗,而MLF释放的流动性只有半年,并不匹配。央行将继续通过降准和其他货币宽松措施将短端利率下压至1.5%~2%一线。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降准靴子迟迟不能落地,或许是中国央行顾虑到人民币贬值预期。但考虑到外汇市场恐慌情绪本周已明显缓和,下一轮降准的时机或已成熟。若1月份资本外流势头延续,100个基点的存准率下调幅度也属意料之中。(方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