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资阳市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财政厅《财政支农资产收益扶贫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全市共实施改革试点项目40个,量化财政投入形成资产总额3071万元,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2633户。通过实施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有效探索了股权量化改革量化方式,完善了股权量化改革收益分配机制,拓展了股权量化改革资金渠道,实现了村集体、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三方共赢。
一是狠抓试点组织实施。市财政印发了《关于推进我市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试点乡镇和单位参加的资产收益扶贫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会议,对股权量化改革和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试点改革方案编制进行了指导,确保了改革试点有序实施。
二是促进经济融合发展。通过拓宽贫困村资金渠道,为贫困村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了村集体经济总量,同时通过实施财政支农资金项目,减轻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压力,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有效将财政资金从单纯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为集中支持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和家庭农场,促进了三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整体发展和互助发展。
三是保障村民稳定收益。积极探索创新股权量化模式,形成了“资产入股、业主经营、固定分红”的六石包模式、“资金投入顺三七、股份收益倒三七”的宝林模式、“资产入股、委托管理(经营)、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的双碑模式,获得了省财政厅200万元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资金奖励支持。通过创新模式,将经营者和投入者收入捆绑,充分发挥了项目形成资产的效益,让参与农户能最大限度地分享经营利润,保障了村民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是加大经验推广力度。雁江区保和镇六石包村股权量化改革和资产收益扶贫的做法,《四川日报》2月25日以“村民当股东 年年可分红”进行了宣传报道。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做法(含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四川日报》12月1日以《1.5亿元如何“精准滴灌”扶贫之根》进行了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