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行“四融”平台升级 破解农业生产全程瓶颈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0-29 23:50:11

甘肃农行“四融”平台升级破解农业生产全程瓶颈

  10月29日,农行甘肃省分行的“四融”平台2.0版正式上线。图为在“四融”平台试点甘肃静宁县,果农裴林林在“四融”平台终端机上操作。 张玉玺 摄

  图为甘肃平凉市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师家批发零售商行店主吴菊香平日里在“四融”平台终端机上的交易凭条。 张玉玺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29日电 (杜萍 高莹)29日,农行甘肃省分行的“四融”平台2.0版正式上线。该行行长韩国强介绍,按照“云+端”的理念打造“三农”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整合了金融、公共事业、信息服务、电商四大服务内容,覆盖“三农”全领域、全方位、全流程,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生态圈,统筹破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瓶颈问题。

  去年10月,农行在甘肃平凉、定西两市四县(区)启动四融平台1.0版试点,今年年初,农行又在平凉静宁县开展“整县推进”、“行政村全覆盖”试点,经过半年多探索努力,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持续的推广体系和做法,并于6月份在全省启动复制推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至10月20日,该行在全省共布放“四融”平台终端7742台,平台注册客户14.47万户,交易金额于10月10日突破100亿元后达到151.5亿元。

  四融平台的“三大”利好

  “四融”就是融通、融资、融智、融商。“融通”着力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着眼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融资”着力提供网络融资服务,着眼壮大支持“三农”发展资金,破解农民“融资难”问题;“融智”着力提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着眼提升“三农”发展能力,努力改善农民生活品质;“融商”着力提供“三农”电商服务,着眼提高农村商品市场流通效率,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

  其中,“融商”作为农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实践的关键,是“四融”平台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聚焦大宗特色农产品、农资和日常消费品,打通“三农”全产业链的末端服务即“产后通市场”瓶颈。

  韩国强表示,“四融”平台推出以来,由于接地气、功能全、好操作、易掌握,受到了农民欢迎、企业认可和政府肯定。特别是手机版“四融”平台,农民形象地称之为“装在口袋里的银行”,目前呈现出三大利好。

  第一个利好对农户来说,有了“四融”平台,基础金融服务渠道增加了,服务功能更多了,操作更简便了,尤其是可以便捷地销售农产品,解决缺乏农产品定价话语权、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带来了便利和实惠。其次,对涉农企业来说,“融商”平台为其提供了产业链在线购销服务,解决了购销信息不对称、收购成本高、现金交易繁琐等问题,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经营收益,提升了品牌形象。第三,对政府来说,“四融”平台不仅能够作为政府扶贫攻坚抓手,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促进生产技能提升,优化基础服务环境,扩大市场流通范围;而且可以作为便民服务平台,提供智慧村务管理、智慧政务门户等服务。

  缓解农产品“卖难”农民不再等客商上门

  按照设计规划,“四融”平台能够为“三农”发展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在“四融”平台试点甘肃静宁县,果农裴林林告诉中新网记者,他在四融平台发布了苹果销售信息,不到3天时间就有深圳的商家联系,每公斤比当地商贩收购价高出1.2元。

  静宁县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隶属甘肃平凉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中部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其大规模种植苹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截至2015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1.2万亩,平均算下来,农户户均超过了10亩,人均超过2亩。

  除了方便农民卖农产品,在线上采购生产资料也为农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快捷。静宁县永明农资公司一销售点的负责人程小琴说,以前农民自己到店里来买化肥,有的还要跑很远的路,有时资金先欠着,等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或者是有收成了才还钱。“现在有了‘四融’平台,在外务工的人在网上就可以下订单,基本是早上订了下午就能送到田间地头,给村民节省了很多时间,化肥的销量也增加了不少。

  “融通”服务到家门口成村民的口袋银行

  “在‘融通’里可以打款、交电费、交电话费,还可以交新农合的费用。”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师家批发零售商行店主吴菊香掰着手指头数着“四融”平台的好处。

  吴菊香告诉中新网记者,界石铺镇离县城较远,没有银行网点,以前老百姓办理银行业务,要乘车20多公里去县城。现在有了“四融”平台方便多了,每天来给学生汇学费、交电费、充话费、领医保的人很多,逢赶集时有上百人。

  去年以来,农行甘肃分行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农村小超市、农资供应商、农产品购销商、通信运营代理商等处优先布放终端平台和机具,并按照先贫困县、后非贫困县,先乡镇、后行政村,先有线宽带覆盖地区,后无线信号覆盖地区的次序进行布放。

  农民在“四融”平台上除了打款、转账等业务外,也开始通过“四融”平台购买一些乡村买不到的日用品,“比如有些村民在电视上看到品牌洗衣液后,就在这个平台上购买,一两天就会送货上门,农民现在不出门就能买到好东西。同时,我家要进货,就在这上面下订单,又方便又快,今天订好货,第二天就送到家了。现在,店里的酒、卫生纸等一些日常用品,都是通过融商进货的。”吴菊香介绍说。

  目前,吴菊香正在教周围的人学着使用手机版“四融”APP,等大家都学会了,“到时候都不用下炕就可以办理打款、转账、交话费了。”

  “融资”提高基础性金融服务效率,农民分分钟贷到款

  静宁县曹务乡唐山村苹果种植户高安平的手机今年4月安装了服务三农“四融”平台手机APP,通过这个平台,他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包括小额贷款在内的各类基础性金融服务。

  高安平说,他用农行的“四融”平台很容易贷到了1万元贷款。“要是在以前,跑银行、填单子、找人问,来来回回折腾不知道多少次,才能办下一笔贷款,实在麻烦。现在有了这个平台,方便得很。”

  韩国强表示,“四融”平台代表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绕不开的路子。甘肃虽然是西部欠发达省份,但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发展也已经开始提速。从农业信息化看,无论生产环节,还是流通领域,传统生产方式正被全程信息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所取代。从农村数字化看,随着“宽带乡村”、“信息下乡”、“三网融合”等重点工程推进,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等在农村地区加快普及。从农民网络化程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获取生产信息,拓展销售渠道,生活方式也日益互联网化。

  “融智”将成为政府“零距离”为民服务的窗口

  便利店老板吴菊香操作着终端机上的“融智”模块介绍说,现在周围的村民,晚上吃完饭没事就会到店里来,“了解一些农业方面的政策,法律常识,还有种植方面的技术问题。在这个上面看那些知识,也感觉到挺有用的。”

  “融智”模块主要提供三农政策、金融知识、法律常识、产业技能专家辅导及在线答疑、社会公共服务等。着力打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众综合服务平台,着眼提升农民致富能力和改善生活体验。

  韩国强表示,“四融”平台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致力于全面解决“三农”发展瓶颈问题;是新时期发展普惠金融的创新突破,全面助力甘肃扶贫攻坚奔小康;是传统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引擎,助推促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转型;是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创新动力,将努力影响改变“三农”领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下一步,农行甘肃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四融”平台功能完善和推广力度,力争今年末推广至全省50个县,布放终端1万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6年末实现全省行政村基本覆盖。切实为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金融“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彰显大行责任担当。(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