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市:产能出清遇阻是商品普跌的主因
来源:网易网站
发布时间:2015-11-20 09:02:07
原标题:察言观市:产能出清遇阻是商品普跌的主因 10月以来,在中国A股如火如荼反弹的同时,大宗商品却持续走低,有色、黑色和化工等价格不断下跌,甚至部分品种的价格已经跌破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候创下的低点。 如果说反映国际大宗商品的CRB指数因原油的比重较大,不能反映其他商品走势的话,那么文华商品指数则可以反映出商品“衰退式”下跌。截至11月19日,文华商品指数在继10月下跌2.08%之后,11月跌幅则超过5%,跌幅明显加速。这是今年5月以来连续7个月下跌。其中,文华工业品指数在11月跌幅逼近8%。 对比2008年,我们发现此轮大宗商品下跌可能不同于以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大宗商品下跌很大原因只是周期性因素导致的。 再观察一下大宗商品此轮下跌的几个特点:一是下跌的品种范围广,几乎波及所有商品,只有寥寥几个农产品跌幅较小。二是大多数工业品都创下了年内新低,甚至跌破2008年创下的低点,如铝、螺纹等一些品种。三是生产成本对于价格下跌几乎没有太大的支撑,在生产成本线下方运行的品种几乎是常态。四是减产规模受限,主动产能出清几乎没有看到。五是工业品和农产品联袂下跌,打破了正常情况下二者此消彼长的相互关系。 目前,美联储加息预期、需求端萎缩、产能过剩、成本下移等几大因素共振,这导致大宗商品不得不以下跌换来企业现金流和去库存。当然这些都是导致商品下跌的表观现象,内在核心问题还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尤其是中国在经济结构失衡下逆周期政策的失效,难以遏制需求下降,反而扶持一些原本市场可以自身出清的产能。 2014年下半年至今,无论是国内央行还是发改委,在逆周期政策上做得很努力,但是效果却不佳。经济稳增长措施连续出台,但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并且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的后果。一方面,政策刺激好像是政府在唱独角戏,几乎得不到民间资本的响应,并导致“国进民退”的后果出现;另一方面,货币相对偏松,无风险利率下降(主要是银行间、民间借贷成本依旧很高),资金大量在金融系统空转,不仅制造了股市泡沫、引发了“股灾”,还导致了原本实体企业资金逆向回流金融市场。 当然,我们也关注到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措施执行上大打折扣,有的“药不对症”,有的“远水难救近火”。由于“稳增长”的政治目标,导致一些措施可能实施小修小补,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或者部分措施对产能出清起到反作用。 回到具体品种上,如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在11月都表现为加速下跌。导致两者下跌存在相同的逻辑,即供应端收缩缓慢,产能出清因政府保就业和稳增长而遇阻,例如中铝连城铝业因地方政府电价补贴而暂停关闭。 总结,导致此轮下跌并纷纷跌破生产成本的原因在于产能出清遇阻,需求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情况下增速放缓是大势所趋。中国产能过剩,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是低端产品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高端产品或者一些特殊需求领域的产能却不足。因此,高层近期传出政策转向“供给侧管理”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策略。
下一篇:沪胶跌破万点大关或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