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利率无优势 遭客户及理财经理冷对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5-11-24 08:15:03
从今年6月份部分银行发行首期大额存单,到本月初首家外资银行宣布开始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首期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已成为数十家银行的“标配”产品之一。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个人客户对于大额存单并不太买账,多家银行的个人大额存单剩余额度充足,销售情况并不太理想。

存单利率优势不明显

自今年6月份大额存单业务推出以来,多家金融机构已陆续发行了多期大额存单。大额存单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期限的品种。目前,获准发行的银行已扩大至100多家,一些中小型银行、城商行也加入到了发行队伍,发行利率多为央行存款基准利率的1.4倍到1.45倍。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国有大行大额存单的期限品种要比股份制银行多一些,发行期的时间也相对较长。一些股份制银行,虽然发行了多期个人大额存单,但每次发行期只有几个小时,并不是都能买到都比较短。

从同一家银行来看,大额存单的利率要高过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以招商银行为例,上一期招商银行共发行5种期限的大额存单,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利率分别为:1.55%、1.55%、1.82%、2.1%和2.55%,分别比该银行同期限定期存款高出0.2到0.35个百分点。

但是,此种现象可能只出现在五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这是由于上一轮降息后,这几家银行存款利率上浮的幅度较小。而对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由于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上浮接近甚至超过40%,大额存单的优势不再。

设计趋向灵活

自今年10月24日起,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银行利率浮动的区间更大。为了应对其他产品的冲击,各银行在大额存单这一产品上也竞相开展利息与服务的比拼。

一些银行在其手机银行推出个人大额存单业务,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可进行预约购买、实时购买、提前支取大额存单产品等操作。

还有部分银行推出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银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率要按活期计算。不过,随着竞争加大,大额存单的提前支取规则也越来越灵活。

据《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解,目前,不少银行对于提前支取大额存单实行“靠档计息”,一方面保证客户资产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保证客户在提前支取时有较高的利息收益。比如,客户购买了30万元的1年期个人大额存单,在持有7个月后需要提前支取,那么,这30万元就按照6个月期产品的利率计息。不过,各家银行“靠档计息”的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具体的计算方法还是需要客户咨询不同的银行。

另外,不少银行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期限已经囊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9个品种,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的六个品种,新增了1个月、9个月和18个月三个期限,能为不同流动性需求的客户提供多样选择。一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就将大额存单期限与普通定期存款错开,重点发行1个月、9个月和18个月期限的产品。

财经理不推荐

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地区某网点,当《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考虑购买大额存单时,该行的理财经理并没有介绍该行大额存单的相关情况,而是向本报记者推荐了一款保险产品,“两年退出,年化利率4.7%,五年退出,年化利率5.8%,而且保本保息写在了合同里。”当本报记者表示期限太长,不考虑时,该行的理财经理马上推荐了一款半年期的保本理财产品。

事实上,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过程中,多家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不建议客户购买大额存单。一位国有大行的大堂经理还告诉本报记者:“在大额存单发行初期,咨询该项业务的人还是比较多的,现在基本没有了。目前购买大额存单的个人客户也以极度厌恶风险的中老年客户为主。”

不过,也有银行人士表示:“随着大额存单发行频率和密度进一步加大,一旦大额存单能够自由流通,在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大额存单可能会受到对资金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群体青睐,届时大额存单销售会慢慢升温。”(见习记者 刘 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