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金融扶贫“甘孜模式”:精准扶贫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12-02 17:55:08
中新社四川甘孜12月2日电 (魏晞 马建军)“自然条件极端,高寒缺氧,至今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和一寸铁路,111个乡不通油路,450个村不通公路,部分偏远乡村还不通电。”这是当地人对甘孜的一段描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但这里,也是人们心中向往的“香格里拉”,拥有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2013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扶贫政策引导之下,当地摸索出以旅游发展带动扶贫的“甘孜模式”;通过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把银行贷款发放到四川海拔最高、最偏远的乡镇,打通了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随着“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模式以及首笔林权和房屋综合抵押贷款相继在甘孜落地,蓝天白云之下,甘孜正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藏族村民格都祖辈都生活在这里。过去,由于没有平整的土地可以耕种,格都祖辈只能以放牧为生,生活十分困难。随着连接成都至稻城亚丁的318国道完工,香格里拉镇景区陆续开工建设,加上央行等部门引导下金融支持政策持续到位,格都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迈出创业“第一步”。他以牲畜和旧宅做抵押,从甘孜州农村信用联社稻城信用社贷款10万元人民币,翻建紧挨着318国道的老宅,开起了亚丁第一家乡村酒店。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入,并对建档立卡认定的贫困户,合理确定贷款与贴息额度。随后央行西宁中支牵头为辖区内的贫困户建立《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引导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进行信用评级,对通过信用评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执行基准利率,全额贴息。

正是在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推动下,初尝甜头的格都又陆续贷款40多万元,修建了具有44间客房的“318桃园山庄”。现在,格都一年租金收入就有17万元,酒店有了口碑,入住率常在八成以上,酒店招收的当地藏族牧民员工收入也越来越高,带动了周边不少牧民脱贫。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周晓强说,通过推动省、州、县三级政府和金融部门联动,加大融资对接,2015年9月末四川省67个贫困县贷款余额为2463亿元人民币,是2012年的2.04倍,同比增长16.8%。

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副行长叶宏伟对记者表示,经过三年努力,当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5年10月末,甘孜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02.08亿元,三年净增75亿元;共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个,年均投放贷款1.52亿元。

在金融大力支持下,2014年甘孜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012年的1.36倍,预计2015年突破7500元,贫困人口将再减5万人。(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