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口店猿人洞打“伞”铺“地板”
猿人洞“保护伞”表面将呈鱼鳞状。(效果图)
昨天,游客在周口店遗址公园参观猿人洞发掘遗址。当日,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遗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孙戉摄
▲猿人洞内将架起木桥。(效果图)
本报记者 刘冕
70万年前,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即猿人洞内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人。
昨日,这里启动保护建筑工程,洞外将打起一把由植被覆盖的大“伞”,洞内将架起木“地板”,游人参观时就走在这样的木桥上。
明年年底,工程将结束,猿人洞70万年风餐雨宿的历史将彻底终结。
“保护伞”方案讨论7年
周口店第1地点猿人洞位于龙骨山的东北坡,是迄今世界上同期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在科学研究、人类远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露天环境下的风吹雨淋也让这些珍贵的科学资源和文化遗产在不断流失。猿人洞堆积剖面因长期遭受自然应力的侵袭风化变得凹凸不平,出现松滑、空洞、裂隙和危石,呈现上突下缩的不正常坡度,随时可能发生坍塌和落石,文物部门甚至给猿人洞钉了“铁骨”加固。
2009年前后,给猿人洞撑把“伞”的规划进入到讨论阶段。最初打算采取的整体覆盖形式搭建大体量保护性建筑的方案,未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理由是该方案对猿人洞遗址干预较大,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尚不充分。随后,文物部门开始对方案重新修改论证,最终几易其稿,敲定了即将实施的新方案:本着“最小遮盖、消除隐患、融入自然”的原则,拟在猿人洞搭建覆盖面积3700余平方米的保护棚。
伞柄最高处达35.7米
这把保护“伞”有多大?南北跨度77.5米,东西跨度54.5米,最大高度达35.7米。
遗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棚采用空间单层网壳钢结构,以覆盖所需最小面积及高度进行体量设计,以求对遗址本体干预的最小化。通过内外两层屋面的叠合设计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直接作用。在对猿人洞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建筑设计与遗址环境相协调。
从设计图上看,这把“伞”表面将呈“鱼鳞状”,每一片儿上都将种草。“施工过程会建14根1米粗的支架,撑起保护棚。”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将来施工结束后,会通过装修、灯光等手段将这些梁柱都“隐藏”起来,“游客参观的时候不会有视觉的阻挡。”
相关新闻
水泥厂关停 “北京人”重获绿色家园
本报讯(记者 刘冕)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去年迁出遗址区,择址新建后,遗址区内大变样。
数据统计,与遗址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6600余平方米被拆除;改造、新建了参观步道,扩大了参观开放区域;新建了游客中心、观景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绿化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摆放景石3200多吨,修建了景观水池、采摘园——人类远古时期的环境风貌重新回归。
遗址周边也有变化。9家水泥厂、11条立窑生产线、40家非煤矿山、13家煤矿等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工矿企业先后关闭、关停了。本月,仅剩的两家水泥厂也将关闭。
同时,有关部门治理了周口店河和周边废弃矿山,植树造林1000余亩,拓宽了京周公路并对沿线进行了绿化,使之成为通往“北京人”家园的绿色通道。
如今,这里的监测中心24小时严盯猿人洞、山顶洞、第4地点等化石地点,55项监测指标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在线演示。
撑“伞”要花一年半
撑把“伞”,听着容易做起来难,摆在面前的有4个技术难点。
一是钢结构现场施工需要“猫腰”干。二是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吊装机械布置具有一定难度。三是钢结构安装及焊接难度大。“如果只是简单的一个壳,施工要容易得多,现在设计方案顶棚有三道弧,要做得好看做得安全,就必须精确计算。”施工方负责人表示。
最后,由于施工位于山体中,网壳下方最大落差达30余米,因此施工安全尤其是高坠及消防将是控制要点。“从现在开始做基础,在洞外大约15米的位置开始勘探开挖,初步估计地基要打到地下四五米深。明年春节前后,趁着游客少,进入主体施工。预计都完工需要大约一年半时间。”施工方负责人说。
猿人洞明年参观受影响
撑伞与盖楼一样,必须先搭架子才能起主体结构。目前,架子怎么搭有两套备选方案。
一套是承插式的脚手架。优点是结实,安全性高。缺点是采用这种方式施工过程中猿人洞必须暂停开放。
一套是采用胎架结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造价相对便宜,而且施工过程中也可以局部开放。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近期需要经过论证才能确定选择哪一套方案施工,但是预计明年猿人洞的参观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