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张思路
封雷有个可爱的外号——“小熊维尼”,他不仅身形像,而且一样的真诚热情。
“小熊维尼”家在东五环外,每天早上6点出门,赶往40公里外的单位——北京汽车博物馆,上下班就得花3个多小时。要是限行,他早上4点多就起床,赶地铁6号线首班车。
甭管路上多辛苦,一进了博物馆,封雷的脸上就自动浮现“小熊维尼”式的笑容。
封雷在汽车博物馆负责志愿者管理工作,入职3年,已为博物馆培训了4000余名志愿者。这份工作,封雷当之无愧,因为他自己就是名志愿者,志愿服务已坚持20多年。
1990年,21岁的封雷是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工人,因为爱唱歌,加入青年歌会。当时,北京正申办2000年奥运会。封雷他们发起了“奥运连着我和你”万米邮联大签名活动,为北京申奥助威。下了班,封雷和朋友们会拿着长卷走街串巷,征集市民签名,坚持了整整3年,收集到80余万个签名。
当时,还没有“志愿者”这个名词,活动也没有经费,封雷自掏腰包补贴活动,每月800元的工资,补贴活动就要花300元。
虽然那次申办没有成功,但封雷的志愿之路就此开始。2000年,封雷在一家超市工作。他发现有位顾客因为行动不便,每次买东西都要把东西存在款台,一件件往家拎。封雷主动帮助她把东西拎回家,还留下自己的电话,承诺送货上门,这一送就是两年。
封雷很喜欢看电影,他收藏了不少已经绝版的老电影。汶川地震时,他向北川中学捐出了200余部影片,帮助孩子们战胜恐惧……“我收藏只能快乐我一人,捐给孩子们,可以帮助更多人。”封雷说。
2010年,封雷到电影博物馆看3D电影《阿凡达》时,发现负责疏导的工作人员人手不够,他主动请缨,成为《阿凡达》放映期间的专职志愿者,整整服务了3个月。“那时候,同样的话每天要说几百遍,口干舌燥,就想中午能吃盘凉菜。”封雷说。
到汽车博物馆负责志愿者工作后,封雷更加得心应手。平时忙着招募志愿者、排班、策划活动,周末还要一场场地培训志愿者。
2013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封雷早晨起床觉得有点儿发烧,但他没有休息,因为早就和四中的学生约好了培训。给孩子们讲完课,他感觉双腿都在打哆嗦,一试表,38.8℃!
别看封雷家住得远,但每天下班,他都让其他志愿者先走,自己留下来收拾装备。“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这是封雷一直坚持的原则,他身边的志愿者把这称之为“封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