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格物”
修复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
而另一个让人震撼的片段,则是木器组屈峰长达两分钟的独白。这一段话,不仅是一个文物修复者对文物修复的理解,更是一个匠人,或者说是一个手工艺术家,对“格物”的理解。
“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的,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一般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
当然,修复文物,在孤独之外,还有“对话”。修复人和上一任修复人的对话,贯穿古今,相当奇妙。比如,用现代科技,书画修复组发现了乾隆时期的某位修复者,冒着砍头的风险,用次等的材料冒充植物染料,而这一“揭发”却是在百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