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床铺”刷爆朋友圈,引来大批媒体报道、体验者尝鲜。7月15日,记者发现北京一共享床铺大门紧闭,并未营业,一自称为该区域办公人员的男子称,共享床铺已被警方查封,具体原因尚不得知。(据7月15日中新网)
所谓“共享床铺”其实就是升级版的“胶囊旅馆”,乃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硬件设施改造,更为美观实用,增加WIFI、扫码支付、充电等功能,满足信息时代的消费需求,挂上“共享”招牌,迎合共享经济的潮流,从而获得舆论和公众的关注。本质上而言,“共享床铺”是一种微创新,将新技术与“胶囊旅馆”融合,采取新的经营模式。虽然创新力度并不大,但改善了“胶囊旅馆”的体验感,且市场定位明确,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目前各地“共享床铺”大都正常营业,仅有一家“共享床铺”被警方查封,且原因不明。说明各地监管部门对“共享床铺”并未严加干涉,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应对这一新生事物,这样的态度是正确的,给“共享床铺”多一点发展空间和时间,不要急于打压管制,让市场博弈出一套游戏规则,然后再去规范,则是更好的解决之道。至于警方为何查封这家“共享床铺”,也应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理由,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时下共享经济很火爆,以网络约车、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巨大成功,点燃了各路资本进入共享经济的热情,诸如共享篮球、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服、共享包包等“花式共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共享经济模式争议性很大,有些更像是炒作噱头,乃是借着共享经济的东风,跟着捞一把再说。不过,还是有部分创业者,乃是脑洞大开、脚踏实地,真金白银投资探索新的共享模式,对于这种创业者,公众和监管部门应以支持为主。
“共享床铺”一般按小时计费,主要针对白领的午休、加班夜宿等需求。从各地“共享床铺”的投放区域来看,亦是集中于商业区、创业园等白领密集区,获得广大上班族的热捧,在高峰期都处于爆满状态,还有不少人排队尝鲜体验。
显然,“共享床铺”模式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现在大都市白领工作忙碌紧张,普遍存在上班时间长、过劳、睡眠差、亚健康等状态。特别是IT行业经常熬夜加班,第二天又要按时上班,来回奔波很是疲惫,在办公室午休、睡觉也不方便,如果有合适的场所,提供优质睡眠空间,自然再好不过。而“共享床铺”恰恰就针对这一市场痛点,让白领有一个临时补觉、过夜的场所,价格也不贵。
“共享床铺”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空气流通不太好、隔音不好等,但这些可以逐步升级改善。最关键的问题,则是集中于消防安全、卫生、从业资格等方面,这些涉及到监管层面,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观察,遵循宽容审慎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共享床铺”有序发展。(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