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库卡公司
得益于德国宽松的对外投资限制,以及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中国已经连续第三年成为在德国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一“甜蜜”的状态或将很快发生改变。
据报道,7月12日,德国内阁通过了一项新规,主要用于限制欧盟以外国家的收购行为,德国也成为第一个采取措施收紧外资收购的欧盟国家。
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德国为何掀起这场“政府干预并购”风波?市场猜测,此项新政主要针对中国,果真如此吗?新政如果实施,将对中资企业对德投资有何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赵纪周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等欧洲国家以所谓的“公平竞争”等名义,限制外资进入某些重要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是,日益增加的中国资本引起了德国政府的担忧。
中国海外买买买引担忧?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早前一份报告显示,仅在2016年期间,就有873家德国企业被欧洲、美国及中国等大量收购,其中不乏高新技术企业。
而美国贝克·麦坚时律所与荣鼎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海外并购报告亦显示,2016年,中国对德国投资增长将近10倍,从2015年的13亿美元暴增至2016年的121亿美元。
赵纪周表示,日益增加的中国资本显然引起了德国政府的担忧。
2016年5月美的宣布,以40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集团股权就是典型案例。欧盟数字经济专员Guenther Oettinger曾表示,为防止关键技术的流失,库卡最好把更多股权留在欧洲投资人手里。
这次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发布的声明中,德国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长布丽吉特·齐普里斯(Brigitte Zypries)就表示,规定的修改是为了应对过去几年跨国并购方面出现的新形势。“我们(德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但我们也需要对公平竞争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是我们欠德国企业的,他们往往在国外与那些不那么开放的国家打交道。”
因此,新规主要针对非欧盟国家。如果这些国家的企业想要收购一家德国企业超过25%的股权,又涉及“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将对此类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并有权否决相关交易或对其提出限制条件。
而这里所指的“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包括电网、供电和供水行业的软件公司,以及银行、电信网络、医院、机场和车站的软件供应商等。而原有条例仅限制外国资本对军工、信息安全等企业的收购。
新规生效后,德国将会用四个月的时间(而非现行的两个月)来审查来自外国的资本,以确定今后相关收购或交易是否可能会对德国的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赵纪周认为,这或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方在德投资造成一定阻碍和不利影响。
欧盟其他各国会否效仿?
此外,德国出台“限制外国投资”新政后,市场更多的担忧是,会否引带欧盟其他各国纷纷效仿?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在不久前召开的G20汉堡峰会上,G20峰会公报虽然保留了反对保护主义、确保“公平”贸易的表述,但也首次表明G20认可“为追求平衡贸易所采取的防御措施”。
而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此次亦表示,自己正与意大利和法国政府一道,推动欧盟法律做出类似修改。
但赵纪周认为,实际上,欧盟内部关于赋予欧盟机构在外企收购本国企业的程序中更多监督审核权力的倡议是存在分歧的。
例如葡萄牙、希腊及西班牙等国就担心这样的“政策性保护”措施阻碍外国投资者到其国内投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东欧与南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明显受益于中方在这些国家的工业与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因此非常欢迎中国今后继续扩大投资。
投资要慎重,双赢很关键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较好、交通便利等因素都使得德国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立足欧洲、布局全球的投资重镇。
然而,此次德国出台新政,也成为第一个收紧外资收购规则的欧盟国家。
赵纪周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应予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此次由德国掀起的这场“政府干预并购”风波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他国“连锁反应”。
同时,他建议,中国企业对德、在欧进行直接投资之前应进行全面、充分的调查;不断提高自我的跨国管理经验,从“软件”方面推进本企业对外投资战略的“落地开花”、结出硕果,并加深对德国法律文化的了解,减少和避免两国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和语言沟通等障碍。
此外,还应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服务支持体系,加强和外国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利用不同层级的官方对话、协调、合作机制和渠道,来反映中方企业关于德国政府对本企业在德投资并购的安全审查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为中国企业创造对德国乃至欧盟境内投资的良好环境。
赵纪周还表示,对于德国而言,社会市场经济制度是其今天得以成功实现“民富国强”的根本和重要保障。而德国等欧洲国家以所谓的“公平竞争”等名义,限制外资进入某些重要领域,其目的在于以此要求外方要提供对等的准入等,但实际上它们难以承担对中国经贸、投资等关闭大门的后果。
同时,德国也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并购海外企业是双赢的选择。比如美的收购库卡,中资企业获得了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德国公司则收获了中资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中国市场。
随着中德政治互信、务实合作等方面的不断深入,赵纪周认为,有理由相信,中国与德国通过不断夯实双方的“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将为国际、区域乃至全球层面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个较为成熟的样本。(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