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不合格的“冰山”正在进一步被掀开。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最新通告,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又有8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人参中药饮片不合格。
另外,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统计数据还显示,2017年1月19日至2018年1月19日期间,共计932批次药品被披露不合格,其中619批次为中药饮片,占不合格药品批次总数的66.41%。那么,中药饮片为何不合格现象会如此高发?
标准升级“助推”不合格率?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介绍,此番人参不合格,主要涉及标示为江苏福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亳州金芍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国市盛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东美泰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原上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武山县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厂等企业生产的8批次人参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农药残留量。
据悉,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对上述不合格中药饮片,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其实过去中药饮片的问题比现在还严重。多年前,我们在做调研时曾发现一些药材,市场上中药饮片的不合格率高达80%。”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中药材天地网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在他看来,这次被爆如此高的不合格率,一是,主管部门加强了抽检,二是增加了检测项目。例如,人参在老版药典中并不需要测有机氯农药残留,而新版药典已经明确将人参纳入监测。当然,高不合格率也说明传统饮片体系还没有适应新的质量管控要求。
身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周超凡教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饮片不合格率高,或会对中成药及中药国际化形成影响。据他透露,国内中药饮片质量最好的大部分用于出口,接下来才依次是精品饮片和普通饮片,而用于中成药投料的饮片质量可能比普通饮片还差一些。
要提质或还需从供给侧破产业困局
应该说,近几年来,对中药饮片的利好可谓不断。例如《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2017年9月30日前,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但中药饮片除外。
与此同时,《中医药法》发布以及与之相关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启动征求意见,也在让康美药业(21.330, 0.00, 0.00%)、中国中药、云南白药(103.590, 0.00, 0.00%)、华润三九(27.040, 0.00, 0.00%)等加大对饮片的布局。
不过,要全面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光靠大企业还不够。南都记者昨日拿到的中药材天地网一份未对外的报告显示,“当前国内中药原料供给,一方面表现为羸弱的保障供应体系,无法满足企业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另一方面,相对于制药企业需求下滑,新的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中药饮片和相关健康产业。但大量低水平过剩产能,会不断冲击产量、质量红线,导致中药材行业供给侧改革和优胜劣汰明显加速。
此外,报告中还指,中药材天地网通过对质量问题分析,发现品质瓶颈呈现“多发性”和“集中性”。一方面,生产的过剩更多体现为低水平重复;另一方面,行业和消费者迫切需要的“优质优价”药材无从循源,全新贸易体系也亟待重构。
周超凡告诉南都记者,中药饮片要提质还需要解决内销精品饮片企业不赚钱的问题。
据他透露,目前内销的精品饮片价格会比普通饮片高出50%,甚至100%。但即便如此,个别老字号饮片企业还是不赚钱。为了不亏钱,有的饮片企业不 得不让自己的设备闲置,转而去收购农户的饮片,或让农户去代加工。目前国内中药饮片炮制虽然有药典标准,但农户不一定能照药典标准去做。
“其实,药典标准只是一个及格标准,只能打60分。而行业标准应该高于药典标准。”周超凡进一步说。
作者: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