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整体呈现整固发展的良好态势。如果用四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恢复增长、基础深化、便利提升、前景看好。” 1月31日,中国银行发布2017年度《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以下简称《白皮书》),中行副行长张青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
据悉,这是中国银行连续第5年调研全球客户的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度,今年的市场调查首次将金融机构群体纳入调查范围,调研对象覆盖25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3134家境内外工商企业和118家金融机构,客观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一年来的最新变化。
张青松称,过去一年,人民币跨境流动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人民币的全球使用主体扩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深化,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功能初步发挥。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从三个方面获得驱动力。
人民币国际地位预期向好
根据中行刚刚发布的《白皮书》,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人民币国际地位预期乐观向好。调研中,76%的市场主体(包括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希望接近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金融机构较企业对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预期更高;超六成市场主体表示将使用人民币或提升人民币使用比例。
“这说明,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存在着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自然需求。”张青松说。
其次,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白皮书》称,国际计价货币职能稳步增强,在面临汇率波动时坚持以人民币计价的受访境内企业比例连续第5年上升;近八成的境外大宗商品企业参与中国境内大宗商品交易意愿较强;大部分受访市场主体都在积极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国际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外汇储备货币,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等值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张青松认为,“从优化全球投资配置的角度看,未来市场对人民币资产有巨大的需求。”
他透露,目前一些大宗商品的交易已开始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正在积极筹备中,并将引入境外投资者,这有助于人民币逐渐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挖掘了新的潜力。中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李芒介绍,2017年市场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资金交易产品占比较2016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财富500强企业较其他主体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更广泛;境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潜力尚有较大发掘空间。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获新进展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境外市场主体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意向进一步升温。
刚刚发布的《白皮书》针对“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中的人民币”进行了专题调查。据中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刘世伟介绍,2017年,境外机构持有的境内债券和股票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境外主体参与人民币市场意向较2016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而相较人民币贷款及融资、股票及权益类资产等,人民币债券资产更受市场主体青睐。
调研显示,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金融市场的首要目的是匹配资产负债和管理利率汇率风险;其次是丰富产品,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未来人民币资产在境外金融机构可投资资产中的配置比重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为支持人民币的双向流通,过去一年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大提升了跨境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
例如,推出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便利境内机构借入海外资金;明确境外机构进入境内债券市场业务流程,促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而近期发布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则从促进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便利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已经有超过25万家企业和245家银行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中国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95个。
2017年,全国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6万亿元;人民币保持了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的地位,占比达1.75%。
不过,张青松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远低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体量比重。“中国GDP目前占全球GDP的15%以上,中国进出口额、净国际投资头寸在全球占比也均超过11%,可以预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张青松说。
2018年驱动力将来自三方面
“展望新的一年,预计人民币国际化将重新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张青松预判,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将获得三个方面的驱动力。
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张青松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较大的经济体量和发展前景,对中国也有大量的进出口需求和资金需求。未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人民币可以形成“资本输出+贸易回流”的顺畅流通机制,扩大在全球的流通使用。
另一方面,在岸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为人民币跨境使用开辟了广阔空间。近两年来,配合人民币加入SDR,央行出台多项政策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包括推出债券通、完善股票市场连通机制等,不断体现跨境投资便利化。在当前全球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中国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将继续吸引全球资金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引导全球资本配置人民币资产,促进人民币真正发挥储备货币的功能。
与此同时,离岸金融市场的深入拓展,为人民币的全球流通提供了顺畅渠道。张青松说,随着国际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清算机制安排稳步推进、海外人民币清算行转型升级,各离岸主体将更为积极地开展人民币产品创新,实现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银行一直担当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那么,未来中行如何进一步挖掘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潜力?在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提问时,中行公司金融部产品经理耿媛元表示,将在传统优势持续巩固的同时,持续完善清算网络,进一步开拓新兴领域,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9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350万亿元,均保持全球第一;在人民银行指定的23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中,中国银行占据11席,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参行数量保持市场第一。
作者:记者 李岚
责任编辑:虫儿飞h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