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1日下午同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李克强表示,中方同意加快“沪伦通”准备工作,愿适时审视启动时间安排。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沪伦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加速国际化,并乐于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体现。“沪伦通”一旦成功推出,中英双方都将受益于此。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国际长期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理性价值投资理念;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国内投资者全球分散化投资的需求。
自从2015年中英两国政府宣布启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后,各界对“通车”的期待便逐日升温,并预计或好事将近。
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部总监、沪伦通项目负责人马丁娜·加西亚日前表示,自2015年中英两国政府宣布启动“沪伦通”可行性研究后,上交所和伦敦证交所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中英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两国政府和监管机构。虽然何时正式施行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但各种迹象均显示“沪伦通”正在提速。
上交所方面表态称,沪伦两所研究认为,存托凭证适合于在时区不同、开放程度和市场制度差异较大的两个股票市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其业务模式成熟,商业可行性较强,实施难度不高,总体风险可控,便于两地投资者保护,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利于中英两国资本市场合作。
记者注意到,去年底以来,监管层已经多次就“沪伦通”表态。
去年11月16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稳步推进“沪伦通”的论证工作;11月22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表示,推进“沪伦通”论证;上交所香港办事处主任张斌表示,未来将优化“沪港通”,持续推进“沪伦通”;12月12日,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表示,要加快上交所和伦敦交易所的合作;今年1月19日,张冬科再次表示,要推进“沪伦通”的研究论证。
此外,去年12月16日公布的《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显示,中英双方在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达成72项合作成果。在资本市场方面,中英同意加快推进准备工作,适时审视启动“沪伦通”的时间安排。
大同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郑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资本市场虽然起步晚但是有国际其他市场的经验借鉴,起点高发展快。随着今年A股市场纳入MSCI及“沪港通”“深港通”的经验积累,我国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也可以为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服务,开展“沪伦通”也是此意。
在马丁娜看来,“沪伦通”不仅是交易所间的联系,也不仅是上海和伦敦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创建一种中英金融或资本市场间的生态环境,包括投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律师会计等各个参与方都希望能够支持这两个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责任编辑:华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