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曾经依赖万能险快速扩张,但此后却面临着切实的转型压力。
借助本土资源优势崛起的地方系保险公司原本应有一番新天地,然而,梦想很美,现实却很残酷。连续亏损、偿付能力告急、高管频换等问题让不少地方险企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今年以来,发展问题较突出的地方寿险公司包括吉祥人寿、利安人寿、渤海人寿、珠江人寿、渤海人寿、横琴人寿等。它们曾经依赖万能险快速扩张,但此后却面临着切实的转型压力。尤其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行情极不稳定,波动较大,导致众多公司投资收益不理想。
吉祥人寿6年亏13亿元
成立不足6年,吉祥人寿已累计亏损13.34亿元。吉祥人寿临时信息披露报告[2018]1号文件显示,公司在增资扩股增加了注册资本;其[2018]2号文件内容显示更换公司董事长。据悉,周涛因工作原因不再担任董事长,而新任董事长依然处于空缺状态;[2018]3号文件则提及偿付能力不达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第四季度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之后,截至今年一季度,这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依然没有好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去年四季度的71.91%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71.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从去年四季度的80.39%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78.87%。而依据现行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应当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从保费结构来看,一直以来,吉祥人寿理财型保险占比较高。虽然严监管之后有所下降,但是退保金额猛增,也让这家险企压力重重。银保监会1-5月份的数据显示,吉祥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8.34亿元,代表万能险的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7.26亿元。而去年同期,以上两个数据分别为44.98亿元和22.29亿元。万能险收入下滑明显,原保险保费收入降了近六成。
保费收入下滑的同时,吉祥人寿的利润亏损也进一步恶化。数据显示,吉祥人寿2017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相比上个年度同比减少了39%。退保金额也猛增至22.29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加了190%。而2012年至2017年,该公司更是连年亏损,其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13.34亿元。
关于该公司未来将如何改进盈利模式,吉祥人寿方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正进行价值转型,降低万能险产品规模。未来将着力发展风险保障类产品,逐步提高中长期价值型业务占比。
然而,转型发展并不容易。记者搜索发现,吉祥人寿大股东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二季度曾出现发行人涉及重大诉讼、仲裁纠纷,其子公司在7月底前等待调解。而这是不是影响了吉祥人寿的增资计划,目前无法获悉。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底,吉祥人寿大股东财信投资将其所持8.8亿股股份中的1.13亿股无偿转让给湖南农业信贷,而在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显示,其依然持有33.33%股权,意味着该减持计划仍未获批。
此外,董事长辞职的影响也较大。吉祥人寿前董事长周涛于2018年4月23日辞职也让公司未来的转型道路多了几分坎坷。目前新董事长的拟任工作还在进行中。众所周知,通常公司的大股东对于董事长人选有最大决定权,而财信投资持股数量的变化,也让吉祥人寿的董事长人选任命充满了变数。
利安人寿7年亏9亿元
同样是地方性保险公司,位于南京的利安人寿近期股权变化也备受业界关注。江苏国信近日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江苏信托出于业务发展需要,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自有资金受让5.31亿股。此次受让完成后,江苏信托在利安人寿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22.79%,继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但目前有待银保监会通过。
从雨润集团到深圳柏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柏霖资管),再到江苏信托,这家公司的大股东最终花落谁家,目前还是未知数。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最初成立时,前江苏首富祝义才旗下的雨润集团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然而,祝义才被调查后,雨润集团因违规代持,其2015年的增资申请被撤销,已经彻底失去第一大股东地位。不过,从利安人寿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发现,当前祝义财在名义上仍然是利安人寿的董事长,但他自2015年3月以来一直被监视居住。
2018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利安人寿第一大股东为柏霖资管,持股比例为18.96%;雨润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82%,但部分股权为“冻结”状态;江苏交通控股、江苏信托、南京紫金投资分别为第三、四、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14.09%、11.18%、9.95%。
除了股权变更频繁,利安人寿还面临连年亏损的窘境。根据江苏国信此次受让交易披露的最新经营数据,截至2018年5月31日,利安人寿今年前5个月实现营业收入86.51亿元;实现净利润-1.557亿元。除了2014年实现小幅盈利外,其余年份利安人寿均为亏损状态,累计亏损约9亿元,如果算上今年上半年亏损数据,累计亏损甚至超过10亿元。
多重因素导致发展困境
针对目前地方性险企股权变动频繁的现象,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常务副主任陈冬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来许多企业进入保险业可能只是觉得保险业的发展前景有利可图,是抱着快速获得盈利的目的而来。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监管加强等,使得此类公司的发展战略得不到实现,因此会产生退出保险业的想法。”
至于地方性险企为何会纷纷陷入发展困境,陈冬梅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中小型险企尤其年轻的险企竞争能力较弱。另外,近期宏观政策变化对此现象也有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险企规避风险只有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如果正面和大公司竞争,风险只会越来越大,利润也差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