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拼多多购物平台上涉嫌销售侵权假冒商品,8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工商、质监、食药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实施全链条打击、落实经营主体责任。
《通知》表示,将打击包括“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发现的涉嫌重大违法线索,要对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进行全链条调查处理;属地监管部门应逐一排查,对于情况属实的应依法从严查处,并及时向社会披露。
《通知》提出,要落实经营主体责任。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网站)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各地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及时受理、认真调查处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加大对相关违法广告的监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相关违法线索的来源。
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假冒伪劣”包括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四种情形。在国际上,假冒伪劣产品被视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也曾公开表示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据统计,每年我国都有不少消费者因误食假酒而中毒致残;春节期间,劣质烟花爆竹导致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而劣质电器、玩具、食品等,更是埋伏在消费者身边的“隐形杀手”。
我国农村地区已成为假货泛滥的“重灾区”。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越来越猖獗,农村市场正在面临着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侵蚀,主要是衣服、食品、药品、家电、烟、酒、化妆品等,包括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此前有媒体报道,8元一斤的“两只松鼠”薯片、10元一盒的“芭比娃娃”玩具套装、60元一件的“纯羊毛恒源祥”西装……这些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超市和商场已难觅踪迹,而在不少农村大集却随处可见、销售火爆。
有分析指出,除部分消费者收入偏低、维权意识淡漠、购物渠道传统单一等因素外,监管乏力加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能够获取暴利,也加剧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对此,有专家建议,应对不法商贩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屡教不改者,还要将其列入限制银行贷款、乘坐飞机高铁、住星级宾馆等方面的“黑名单”,增强威慑力。而市场监管总局此番对假冒产品的打击,也说明国家对商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正在提升,有利于今后我国商品的发展。(记者陶凤于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