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限流量,却悄悄设定限速又限量的“隐形门槛”。连日来,各大运营商的手机流量套餐不仅被消费者指为“套路”,还引来了工商部门约谈。专家提出,“不限流量”套餐改名大容量套餐或按流量据实表述已箭在弦上。然而在国内,“不限流量”的误导性字眼儿何日退出江湖值得期待。
广告忽悠 “不限量”属误导
打开中国移动官网,“畅享不限量套餐”被放在了“办业务”项目之首;点开后页面上没有直接呈现出对“不限量”的解释,只有点开资费标准一项才能显示出流量限速的说明。不同价格的不限量套餐其实都有国内高速上网流量限制。最低10G,最高40G,超出这一上限之后上网速度将会降到1Mbps——这是记者昨天在中国移动官网上看到的一幕。
连日来,由于各方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了解到运营商推出的不限流量套餐其实都有高速上网上限。而这也先后引发了深圳市消委会、工信部、湖南省工商局等部门一系列的声明。
其中,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必须规范宣传广告,限制条款要标识醒目。
本月初,湖南省工商局召开通信运营商发布违法广告行政约谈会,正式认定“流量不限量”广告为虚假广告,并责令三大运营商停止发布违法广告。三大运营商明知不能真正实现“流量不限量”,却在广告中反复大量宣传“流量不限量”,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误导。根据《广告法》规定,湖南省工商局不仅认定该广告属虚假广告,还认为无限流量是欺骗行为。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北京。然而,记者询问了三大运营商之后,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明确回应。
“混战”升级 首现全球版
虽然争议不断,但这也无碍三大运营商继续推出更高端和更接地气的套餐包。中国移动日前就推出了“全球不限量”套餐,最低档为每月288元的套餐,可在国内(含港澳台)享受流量不限量服务,同时在199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免费使用最多14天的流量不限量服务。不过其国内全月流量40GB封顶,超出封顶值后限速1Mbps,总流量达到100GB后,限速128Kbps;在港澳台地区流量每天达到2G后即启动限速;在199个国家和地区的流量漫游每天超过一定量后,同样也要限速。这款套餐另外还有每月388元和588元的价格,用户可享受到的权益相应提升。
同时,北京地区不限流量套餐早已从初期动辄一二百元的贵族身价,全面回落至百元以下。
目前,北京移动推出了月费68元的“4G·畅享不限量卡”,包括500分钟国内主叫与接听免费。
北京电信则有月费69元的“天翼不限量两年超值版”,含有500分钟全国主叫与接听免费。
北京联通的“小冰神卡”月费为99元,包含300分钟全国主叫与接听免费。不过首月预存49元可获赠50元话费,之后每月恢复为99元月费,并有短信包赠送。
上述三款套餐相同的是,达到20GB后,都将启动限速。
虽然限速又限量,但实际上相对各种套餐外加油包,“不限量”套餐还算实惠。例如北京联通目前1G的加油包售价是50元,北京移动1G加油包的价格是30元,北京电信1G加油包最便宜是20元。即使是最贵的北京联通99元“不限量”套餐的20G不限速流量,也只相当于1G流量4.95元。
“限速”合理 应据实表述
记者了解到,“不限流量”套餐并非中国特产,在国际上早已有之。美国运营商AT&T曾在各国运营商中首家试点推出过完全不限量的套餐,但很快发现这是一个“自杀式”行为,不少用户把手机当成上网卡,一个月能跑出几百GB流量。
在国内的3G时代,也曾有过完全不限量的套餐,但有人就把它当成整个公司或者网吧的WiFi使用,造成局部网络堵塞甚至瘫痪。公开报道显示,西南某省电信公司因大量甩卖无限量套餐卡,长时间上网用户太多造成基站负载过大,导致部分区域的人都无法上网。
从全球角度看,目前各国运营商都没有再推出过真正意义上的完全不限流量套餐,因为限量与限速确有合理之处,这也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规则。
但是,消费者对限速的感受则是如鲠在喉。“运营商给标称不限流量产品设置限速又限量的诸多门槛,其实已经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实质权益。”在关注公益问题的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律师朱金元看来,目前运营商的思维模式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利用在交易中的优势主导地位,对交易条款作出单方面的限制性解读,排除了消费者的权利,减轻了己方责任。应该说,这已经具备了霸王条款的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