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募集失利”已成常态。8月9日,中金基金发布旗下基金产品“中金金益债券型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新基金募集流产再添一例。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基金的“孕育”之路颇为波折。根据公告,该基金于去年4月1日拿到监管“准生证”,同年11月经证监会机构部批复准予延期募集,截至今年7月18日中金金益债券型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却未能满足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中金基金客服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般公司产品的募集期大都在三周到一个月之间,行情好的时候募集在一周就能结束,上述基金没能如约成立是因为没有满足认购户数在200户或者募资基金没有达到2亿元投资门槛。
事实上,新基金募集失利已经渐成常态。去年4月,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打响基金募集失利第一枪,此后,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相继募集失败,如今年以来,就有景顺长城基金、长城基金、信达澳银基金、长信基金等7只产品宣告募集失败。截至目前,公募市场上已有19只基金发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公告。
从基金类型来看,2018年以来募集“夭折”的基金多以债券型基金类型为主,今年宣布合同不能生效的7只产品中5只为债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