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创下的2638.3点的低点之位摇摇欲坠。
9月12日,上证指数最低探至2647.17点,距离前一低点只高了8.87点。Wind数据,当日,剔除净资产为负的16只个股,破净股数量达到281只(前一日为283只),占两市总上市公司家数的8%。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破净股数量已经创下历史高位,占总上市公司家数的比例仅次于2008年10月1664.93点之时。目前,A股多个底部特征已然显现,但是成交规模继续萎缩,两市成交额徘徊在2200亿左右。
券商分析师认为,破净是有道理和原因的,目前集中破净的房地产、银行、券商、公用事业、汽车制造等行业均存在不利发展因素,目前谈投资还要等市场转暖观点变化。
破净股数量创历史高位
经历了多轮调整仍未见底的A股,正在创造史上多个新高或新低。其中,破净股数量创下了历史高位,目前超280只个股已多日破净。
破净潮在A股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并在对应的历史底部区域达到高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2008年10月28日,A股创下近12年的最低点1664.93点。剔除净资产为负的37家上市公司,截至当日的上市公司总家数为1501家,其中175只个股跌破净资产,占总上市公司家数的11.7%。
另外,2013年6月25日,A股创下近5年多的最低点1849.65点。剔除净资产为负的22家上市公司,截至当日的上市公司总家数为2445家,其中154只个股跌破净资产,占总上市公司家数的6.3%;2016月1月27日,上证指数创下最近一轮牛市调整以来的低点2638.3点。剔除净资产为负的15家上市公司,截至当日的上市公司总家数为2800家,其中53只个股跌破净资产,占总上市公司家数的2%。
这也意味着,目前的破净股数量创下历史高位,且破净股数量占总上市公司家数的比例仅次于2008年10月。
“破净数量再创新高,意味着市场情绪悲观。短期仍在磨底是因为市场尚未迎来有力向上突破的因素,但中期走势还是要回归市场的核心逻辑。”9月12日,星石投资组合投资经理袁广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房地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中破净个股最多,反映的是情绪上资金对经济信心不够坚定。但星石投资认为,未来伴随着各项维稳政策的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或将成为市场情绪的拐点。
从行业看,目前这波破净潮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银行、券商、土木工程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煤炭、钢铁、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业等,绝大多数属于重资产行业。其中,信达地产(600657.SH)、首开股份(600376.SH)等35家上市房企跌破净资产,占总破净股的12.5%。
“破净道理和原因,一方面与市场情绪低迷有关,另外市场会担心银行、证券的坏账,对地产则担心地产政策的影响。”9月12日,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投资角度而言,估值水平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要看有没有其它的催化剂。对于以上板块来说,它们的催化剂就是大规模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但从目前整个地方政府负债情况以及政策的限制,继续推行大规模基建或者大规模刺激地产的空间相对有限,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做出投资决策。
另外从破净股的市值规模看,市值在100亿以上的个股,主要是金融、地产和中上游行业,占比约38%;市值在30亿以下超小盘股的占比约16%.
“伴随着A股制度的日益健全,壳价值正在褪去,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公司将继续双杀,沦为仙股。”袁广平指出。
对于如何应对股价多日破净的现象,多位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人员均表示,“暂时没收到相关通知和信息。”
破净或成为常态
破净股创出新高也被市场认为是底部特征之一。
近日,太平洋证券发布研报指出,对比2008年年底、2012年年底-2013年年初、2016年年初三次市场低点估值水平来看,多数重要指数的PE和PB估值已低于2016年年初时的估值底部,但距离2013年年底部仍有10%-20%的空间。其中上证综指PE已经低于2008年年底估值底部,中证500指数PE为19.71,已低于2013年年底26倍的水平,但距离2008年底17倍的水平约有16%的空间。市净率方面,上证综指已低于近三次历史大底的估值水平,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已低于2013年PB估值的底部水平。
在业内分析师看来,A股破净未来可能是个常态。不过泥沙俱下之下,一些被错杀的个股可能蕴藏投资机会,需要根据公司基本面仔细甄别。
万联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金融强监管周期、去杠杆和房地产高压调控使得风险正在逐步出清,金融地产公司当前基本面良好,部分优质公司中长期内仍有一定的业绩提升空间,建议积极关注破净股行情,可适当配置以制造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主的基本面良好的破净股。”
目前,即使A股出现了一些底部特征,但场外资金仍然持币观望,等待着大底的到来。
“因为市场不看好,所以才会破净,都有各自的问题。比如破净较多的行业中,银行坏账率在走高、券商佣金下滑、汽车受贸易战影响最重,地产销售则受各地限购限价影响,而且拿地成本较高。另外,这些行业整体债务水平较高,一旦融资跟不上就会触发较大风险。”9月12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谈投资还要等市场转暖观点变化。
另有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底部在哪难以预测,但目前整体估值处在历史20%左右的低分位水平,已经进入战略配置期。对于个人投资者,由于难以判断底部,建议以定投方式参与。”(记者 安丽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