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弱市行情之下,私募基金行业寒意浓重;新发产品的动力大减,提前清盘的产品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伴随资管新规的落地实施,私募行业也切换到从严监管的新常态。外资私募的持续进入,更是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气氛。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上述变化正悄然带来行业新机遇。
“私募行业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表示,从严监管可能会让部分私募面临规模收缩、调整产品的冲击,但长期来看将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当前,投资人更青睐持续而稳定的收益,这对坚持产品和策略创新、注重风险控制的私募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此外,多位机构人士对权益类资产的未来走势较为乐观;预计在估值扩张叠加盈利因素的影响下,股市表现有望远远好于今年。
告别“冠军崇拜”
尽管监管严了、行情差了、竞争更激烈了,但在杨玲看来,私募投资并没有比以前更难做。
“以前我们做证券私募,最大的困难就是没办法跟预期收益类产品竞争。市场有一些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年化能达到20%,并且还是刚兑。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坚持浮动收益,是有点尴尬的。”杨玲回忆道。
不仅如此,杨玲还表示,由于过去分业监管而导致穿透不足,监管套利、通道、刚兑等酿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竞争环境。许多投资者只关心收益率,不了解风险,资金池模式下难以知晓底层资产,这为市场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正因如此,杨玲称,资管新规的落地实行加剧了行业的担忧,但本质上是拉平了监管标准。资管产品全面净值化,接受统一监管,打破刚兑、去通道,这意味着预期收益型产品的优势正在消失,各类细分资管产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主动管理能力强的机构,更容易获得资金的青睐。“一些私募当前还需要改产品、调整运营模式。但等这些调整结束了,最难的时候也就过去了。”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财富管理业务总部总经理徐海宁也强调,伴随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投资者机构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成长空间仍然巨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私募机构而言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竞争激烈、分化明显、淘汰加速,是任何一家私募都难以回避的趋势。杨玲介绍,由于进入门槛低,私募行业目前已是充分竞争。从数据来看,今年私募产品发行增速放缓,资金在向龙头私募集中,行业内部分化也日益明显。而从去年开始,外资私募进军中国,目前已有至少15家重量级全球私募机构在中国完成备案。这些全资控股、投资策略成熟的外资机构,强化着行业竞争格局。
“投资者开始追求业绩的长期稳定性,对年度冠军往往持观望态度。”杨玲称,此前几年,只有短期业绩突出的私募才能在市场立足,成立半年的私募都有可能因业绩突出而成为行业翘楚。但当前,竞争激烈、头部效应明显,至少要拥有三年持续稳定业绩的私募才能脱颖而出。而当前的监管和市场环境,无疑有利于优质私募的发展。私募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在追求业绩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合规,包括在公司治理、业务流程等各个层面搭建合规风控体系。
权益类资产预期回暖
尽管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多位机构人士对权益类资产明年的表现较为乐观。逐步回暖的预期,也在不断提升着陷于困扰之中的行业信心。
尽管一直强调还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在东方证券证券投资业务总部总经理冯洁看来,明年权益类资产表现是值得期待的。她表示,中国市场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集群所形成的一个工业信息化升级的需求,这两个是投资的主方向。具体来看,医疗科技在消费领域还有很大突破空间,5G建设和工业信息化等都存在较大机会。
上海世诚投资总经理陈家琳也同样看好明年的股市。他更预计,短期内风险偏好开始提升,市场底有可能跟政策底同步出现,明年有望迎来一轮估值修复的行情。
陈家琳分析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看,市场此前已经在大幅修正对未来的展望,目前的股价和估值已经有所体现。短期,市场将会进入风险偏好提升的过程。跟风险偏好有关的个股可能会表现出更大弹性;但由于盈利周期还处于下行周期,业绩关注度高的个股作为一个群体短期获取明显超额收益的机会并不大。
“但市场一定是逐步提升自身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只靠风险偏好来驱动,市场最终还是要回到盈利驱动的投资逻辑。”对于明年股市的表现,陈家琳较为乐观。其预计,在估值扩张叠加盈利因素的影响下,市场表现有望远远好于今年。(张婧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