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同时推出商品期权,此举也是行业发展史上的首次。
《证券日报》记者昨天盘后发现,三个同日上市的商品期权整体运行平稳,符合市场预期,且投资者参与积极。业内人士表示,首日运行情况符合各方预期,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且做市商参与程度较高,体现了投资者对商品期权的积极性,预计后期三个商品期权运行将更加活跃。
行业发展成绩显著
昨日,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罗红生在棉花期权上市仪式上表示,过去一年,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上市品种多,花色全。全年推出了以原油期货为代表的7个品种,实现对现有类别的全覆盖。二是市场作用得以发挥,服务实体能力得到增强。以豆类为代表的期货品种在服务实体企业避险需求、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险+期货”试点扩面,项目数量和支持力度不断扩大。三是市场质量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增强。年中评估显示,全市场套保效率为84%,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期现价格相关性为85%,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截至去年末,法人客户持仓占比为32.7%,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四是风险管控及时有效,市场运行稳健。全年持续监测指标触发预警36次,较去年减少73%。对某些波动剧烈、投机过热的品种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予以抑制。五是对外开放成果斐然,“三箭齐发”态势良好。原油期货、铁矿石、PTA国际化成功推出,《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实施,境外投资者参与途径逐步拓宽。
郑商所理事长陈华平表示,棉花、棉纱期货、棉花期权和相关场外产品的推出,以及PTA期货国际化的实施,使得郑商所成为品种最为丰富、工具最为齐全的国际纺织产品衍生品交易中心。“下一步,我们将力争把郑商所建成国际纺织产品定价中心和风险管理平台”,陈华平表示,以后还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产业需要和市场运行情况,对标国际期货期权规则体系,不断优化相关品种规则制度,积极引导境内外纺织企业利用期货期权市场,发挥期货期权市场功能作用,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定价和风险管理需求。二是把防控市场风险始终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交易,有效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三是研究推出短纤期货、PTA期权等更多新品种新工具,进一步完善衍生品体系,努力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重大改革举措作出更大贡献。
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在玉米期权上市仪式上表示,玉米期权的上市,有利于完善玉米衍生品市场的层次结构和运行机制,有利于构建期货市场与期权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相互促进的市场体系,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参与、进一步优化市场参与者结构,有利于产业企业降低成本、更加便捷地利用衍生品市场改善生产经营,有利于促进玉米市场化改革、更好地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战略。
首日运行投资者参与积极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截至昨日收盘,棉花期权总成交量为22208手,持仓量12502手。其中认购期权最活跃合约为CF905C15400,成交量为1706手,持仓量为1034手,涨幅为12.2%,成交额为277.32万元;认沽期权最活跃合约为CF905P14600,成交量为1320手,持仓量为978手,涨幅为1.7%,成交额为85.59万元。其中交易量最活跃月份为1905合约,总交易量为15722手,占总成交量的70.8%。
同时,玉米期权上市首日共推出了5个系列的132个合约,统计数据显示,当日玉米期权成交量为3.37万手(单边,下同),成交额为911.96万元,持仓量为2.40万手。其中,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的成交比为1.28,持仓比为1.24,期权成交量占标的期货成交量的比重为21.28%,该数值与国际成熟市场十分接近。当日共有近400位客户参与玉米期权交易,包含做市商在内的单位客户成交量占比为73.28%。
而天然橡胶期权上市首日总成交额为4840万元,成交量为11210手,其中看涨期权成交7474手,看跌成交3736手,成交CPR为2.00;总持仓为7246手,其中看涨期权持仓4788手,看跌期权持仓2458手,持仓CPR为1.95。从成交持仓量来看,显然看涨期权更为活跃。
南华期货研究所副所长曹扬慧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按结算价计算棉花期权成交名义价值(双边)16.97亿元,是三个期权中最高的,橡胶期权成交名义价值(双边)13.37亿元,玉米期权成交名义价值(双边)12.56亿元。三个商品期权首日运行不乏一些交易机会,比如橡胶期权开盘后的期权波动率略偏低,之后有所回升,棉花期权主力合约中出现期货和期权价格的套利空间。但从整体来看,三大商品期权上市首日运行稳定,日后交易量应该会稳步上升。
方正中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牛秋乐表示,玉米期权的首秀堪称完美,在全天交易中,期权合约定价合理,不同行权价格合约和不同到期日合约波动率关联较为紧密,波动率曲面平滑,没有出现明显的套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