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脱贫后返贫,不仅需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一些贫困人口脱贫后,可能因多种原因返贫,影响脱贫攻坚战的成效。因此,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必须巩固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成果,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脱贫后返贫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能力提升不够。在目标与任务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地方倾向于实行短期成效显著的物质投入式帮扶,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救济,对造成贫困的根源不作认真分析,不注重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和实用专业技术培训。有的贫困人口由于自身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接受技术培训。二是灾病因素困扰。部分深度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有的贫困地区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以及生活习惯问题导致地方病流行,容易出现“一旦受灾、快速致贫,一人生病、全家返贫”现象。三是存在“福利依赖”思想。部分帮扶单位在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户不加区分地给钱给物、大包大揽,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扶贫资源过度供给的情况,客观上助长了部分贫困户的惰性和等靠要思想。
防止脱贫后返贫,不仅需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造血能力”提升机制。将提升“造血能力”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将贫困户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效果与扶贫考核挂钩、与物质帮扶挂钩,在帮扶工作中重视培训,激励贫困户积极参加培训。建立帮扶式培训对接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培训机构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机构、用工企业之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能力。
完善“全面保障”巩固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生产保障。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盘活农户资产,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探索推广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破解农户和村集体企业贷款难问题。大力推进农险扶贫,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生产。建立贫困人口健康跟踪机制,完善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定期排查和诊疗地方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其面临的难题,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人口通过自身努力致富。
构建“福利依赖”制约机制。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人口的年龄和劳动能力等实际情况,构建贫困户分级评价标准,完善扶贫资源分配制度,转变贫困户“全有”、临界贫困户“全无”的扶贫资源分配模式,使扶贫资源的惠及程度与贫困程度成正比,避免产生“福利依赖”,杜绝不劳而获、以穷为荣现象。(廖海亚)
(作者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