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券商和基金公司永远是牛市里的直接受益者,但是对有些基金公司来说,一两个月的上涨尚不足以改变什么,更何况有些时运不济的基金产品可能恰好就倒在“牛市”前夜。
很不幸,泰达宏利就是这样的一家基金公司。作为中国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2008年末泰达宏利旗下基金净资产规模即达到280亿元,但到了2018年末,这一数值仍在300多亿元附近徘徊。尤其自2017年9月至2018年底,公司旗下基金净资产规模已下降了40%以上。
而就在去年底至今2、3个月的时间里,公司旗下已有多只产品依据合同约定被清盘。
与之对应的是,泰达宏利成立至今,经历了3次改名和6次股权变更。对此,泰达宏利方面表示,我司一直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公司的管理运营皆有高管团队负责,发生在股东层面的股权变更对公司运营、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及我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没有任何影响。
股权6次易主 知名基金经理趁牛市离去
最近一次股权变更就发生在去年底。2018年12月22日,泰达宏利基金发布关于股权变更的公告称,原公司中方股东北方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全部51%股权转让给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公司曾分别于2004年1月、2004年8月、2005年2月、2006年4月、2010年3月和2018年12月经历了6次股权变更,其股权持有人也由最初的湘财证券、山东鑫源控股、大庆石油管理局与新疆证券,变为了目前的泰达国际控股与宏利资产。
相应地,随着公司股东方的变化,泰达宏利也拥有了3个“曾用名”。泰达宏利成立之初。本名湘财合丰。在2004年8月引入荷兰银行后,湘财合丰改名为湘财荷银。2006年,北方信托入场后,湘财荷银又改名为泰达荷银。其后,随着荷银亚洲将股权转让给宏利资产,泰达荷银最终变成了如今的泰达宏利。
对此,泰达宏利方面解释说,前中方股东北方信托自2006年入股泰达宏利基金,十几年来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2018年的股权变更系中方股东集团内部调整,控股股东由北方信托变更为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外方股东的持股比例仍没有改变。
在股权频繁变动的同时,泰达宏利基金经理队伍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早在2013年,泰达宏利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是6.67年,到了2018年底则已下降到3年左右。
其中震动最大的是2015年总经理刘青山的离职。刘青山在任期间,泰达宏利基金旗下的泰达宏利成长混合、泰达宏利行业混合、泰达宏利周期混合、泰达宏利稳定混合都曾创造过累计收益超过400%的不俗成绩。此后,又有7位基金经理在同一年离职,其中包括了任职超过5年的梁辉、胡振仓等老将。
“每一轮牛市过后都会有一些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或者转投私募,或者另攀高枝。”某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基金经理的离职同公司股权频繁更替并无直接关系。
但是,另有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刚刚发生股权变动的基金公司(业内在做基金评级时)通常还是比较谨慎的,“我们通常至少要观察一年。”
规模业绩“双双缩水” 何时破局是个谜
2月16日,泰达宏利发布了《关于泰达宏利瑞利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根据公告,截至2019年2月15日,泰达宏利瑞利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已出现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因此依法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而在此前的2018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泰达宏利还接连发布了《关于泰达宏利启智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和关于泰达宏利绝对收益策略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
资料显示,截至3月1日,泰达宏利旗下股票型基金近一年收益均为负值。从规模上看,截至2018年末,泰达宏利股票型基金总规模仅为8.25亿元,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也不足70亿元,公司旗下基金总规模仅靠债券型和货币性基金勉强维持。
“不活跃,没特点,产品线不全,定位不清晰。”——这是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某研究员对泰达宏利的总体评价。
2018年8月6日,泰达宏利旗下的泰达宏利泰和平衡养老目标基金(FOF)作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
对此,泰达宏利方面解释说,三年前,泰达宏利基金将养老金业务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制定了大力发展养老金资产管理业务的长期战略目标,不断强化养老金资产管理的专业性,从投研体系、人员储备、风险管理、产品设计、投资者教育及服务、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准备和前瞻性布局。泰达宏利基金外方股东宏利金融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养老金管理机构之一,在养老金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投资者教育及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泰达宏利布局养老基金显然希望以此破局,摆脱目前不利的竞争局面。”某基金业内人士分析说。
不言而喻,只有突破重围, 才能走出一条破局之路。(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