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集团)自2001年成立至今,短短18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中铝集团总资产超过6400亿元,年销售收入3000多亿元,业务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11年入选世界500强,拥有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进入新时代、展现新气象,中铝集团遵循习总书记对央企的要求,确定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中铝集团确定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步,在第一个“一百年”,跻身全球有色金属行业的世界一流企业行列;第二步,在2035年前,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有色金属企业。
中铝集团确定了“4+4+4”的发展战略,即做强做优铝、铜、稀有稀土、铅锌四大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工程技术、工服物业、资本金融、贸易物流四大协同产业,积极培育环保节能、创新开发、海外发展、智能科技四大新兴产业的战略发展新格局。集团上下正对标世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为实现股东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为谱写新时代中国梦中铝新篇章而奋斗。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铝业)作为中铝集团旗下的核心主业板块,几年以前还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举步维艰,但短短几年,中国铝业面貌焕然一新,不仅重新成为行业竞争力最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好、产业链最完善的中国铝工业排头兵,更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氧化铝、电解铝和精细氧化铝、高纯铝供应商,经营业绩持续大幅攀升,备受市场投资者关注和青睐。
在这场极为壮烈的“突围”攻坚战中,中国铝业发生了哪些故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中铝人又有哪些“法宝”呢?6月21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直门的中国铝业大厦,专访了中国铝业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军,听他讲述中国铝业这几年“连滚带爬、拳打脚踢、爬坡过坎、励精图治”的决战决胜历程。
从无到有——
铸造中国民族铝工业的脊梁
王军带领《证券日报》记者一行参观了企业展厅,面对一张张珍贵的影像史料,回顾了中国铝业与新中国共成长的一段段历程。
王军介绍道:“抚顺铝厂是新中国的第一家电解铝厂。新中国成立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为了尽快生产出我们自己的铝产品,一大批干部、工程师和员工直接把家安在了车间,不分昼夜、不辞劳苦,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在白纸上逐步探索建成了民族铝工业生产体系。”
在之后的发展历程中,包括抚顺铝厂在内的一大批中铝旗下企业,从矿山勘探开采、氧化铝工艺闯关、电解铝技术突破、铝合金材料研发制造打破外国封锁,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材料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嫦娥工程、墨子号、天眼、大飞机等重大项目,都有中铝人大量的付出,中铝集团提供产品技术支撑,涉及上百种合金、数千个品种的高品质有色金属材料。
经历过创业期的艰辛探索、发展壮大期的艰苦奋斗、扭亏脱困期的摸爬滚打和新时代创新发展时期的励精图治,中国铝业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铝工业龙头企业。大型化和规模化带来的是成本的优势,决定了市场竞争的成败,作为我国铝工业的引领者,这也正是中国铝业的优势所在。
“这是50万和60万安培的大型预焙电解槽,这个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在中铝已经大量投入使用,功耗大幅度降低,生产能力大幅度攀升。”王军指着墙上的一张图片说道。
聚焦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中国铝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开辟了新的蓝海市场。通过在全产业链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把握,中国铝业加大下游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出“高品质氧化铝”等高端产品,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70%的关键指标优于进口氧化铝,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更使中国铝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高端精细氧化铝生产商和供应商,把市场话语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中铝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铝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卢东亮曾强调,就技术而言,“铝工业技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铝。国内基本上所有原创领先的铝工业技术都出自中铝,从上游的矿山开发到下游的采选冶炼,整个产业链、整个行业人才和主要的研究院基本上都在中铝,目前全国已授权的铝工业发明专利,中铝占有70%以上。立足于这样的技术,中国铝工业的装备制造、对外输出能力世界领先,带动了全球铝工业的技术进步。”
持续跨越——
世界一流企业的蓝图一绘到底
2001年,中铝集团刚一成立,就确定了推动中国铝业在海外上市的目标。彼时,面对入世后“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中国铝业主动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
2001年12月份,中国铝业相继在纽约、香港挂牌上市,通过登陆国际资本市场,树立了中国的铝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第一品牌。
王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之初,中国铝业争取拿到更高定价,但并不被中介机构认可。”但十多年后,中国铝业已经成为国内唯一集铝土矿、煤炭等资源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和铝合金产品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于一体的大型生产经营企业,产能、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均已进入了国际一流企业行列。
“有人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最大的问题是不够灵活。中国铝业身处完全竞争领域,必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为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管理改革,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管理改革范围不断扩大,最后将覆盖到全部22家企业,努力打造专业能力和管控能力超强的板块本部、极富活力和行业引领力的经营平台、极具执行力和战斗力的生产企业。”王军补充道。
进入新时代,中铝集团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架好“四梁八柱”,绘就“大有色”可持续发展蓝图。作为中铝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中国铝业按照集团“4+4+4”的战略布局,开启了“低成本、高质量、机制优、效益好”的发展新阶段,也迎来第二次跨越,并率先成为了中铝集团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先锋队、提质增效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逆势突围——
用“加减乘除”撬起发展杠杆
起死回生、脱胎换骨之后回望,金融危机的阴霾和冲击仍然让中铝人记忆犹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受到严重冲击,铝、铜等主要产品价格单边大幅下挫,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创下了20多年来的最低点,很多有色金属领域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缩减产能,抵御寒冬。
2015年以来,中国铝业充分利用行业调整时机,按照中铝集团党组的统筹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运用“加减乘除”法,从扭亏为盈到连年盈利,在扭亏脱困转型升级中重获新生。
王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国铝业首先从做减法开始,动真碰硬“处僵治困”,止出血点、减亏损源,几年下来,通过实施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异地搬迁、主辅分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一批企业转型升级。
在做减法的同时,中国铝业以做除法加速形成联动效应。通过资产重组、优化配置、异地安置等方式平稳妥善分流2.1万员工,盘活闲置资产40亿元,处理历史问题8.5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2017年中国铝业启动央企市场化债转股第一单,2018年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该项目融资金额126亿元,发行21.19亿股,降低资产负债率6个百分点,成为央企债转股标杆项目。
做好“乘法”是行业难点,但恰恰是中国铝业的特长。中国铝业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全产业链技术上全面出击、全面突破,一大批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提升了市场竞争优势。王军表示,通过持续对标先进、精准管理,组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降本增效,中国铝业实现了主要产品成本从行业的后30%进入前40%,成本竞争优势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铝业实现扭亏;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利润16.35亿元、30.1亿元、25.03亿元。
要积蓄未来发展动能,必须科学做好“加法”。通过在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加快布局,中国铝业打造具有竞争力产业基地,贵州华锦、内蒙古华云等一批技改项目和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成为了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单体企业,为中国铝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铝业持续优化结构布局,推动氧化铝和电解铝向具有水电等绿色清洁能源优势、环境容量优势、沿海港口优势等优势区域转移。
而身处内蒙古的老国有企业包头铝业正是此轮做加法的重点,中国铝业通过对包头铝业技术改造,发挥内蒙古资源能源优势,使包铝建设成为了中国铝业旗下最具成长性、最有竞争力的铝业基地。目前,通过资源整合,包铝已经形成了“煤-电-铝-铝合金”的一体化布局。
铝途追梦——
“西直门节奏”照亮追梦之路
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对于下属几十家生产企业、六万多员工的中国铝业而言,每一点生产曲线的波动都是前线战况,每一个不合理的曲线波动都必须精准快速应对。因此,每天早上7时,中铝大厦30层的4个视频会议室已经打开。7时30分,中铝集团领导和各个板块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召开早调会,总结前一天生产经营情况,大家利用仿真会议系统调阅数据、查看图表、分析曲线,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自葛红林2014年10月份调任中铝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后,这样的节奏就在所有的业务板块形成了惯例。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当许多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正在享受着悠闲的休息时光时,中铝大厦却是灯火通明,成为了西直门的一道独特风景。
葛红林提出,“状态要更好、力度要更大、节奏要更快、办法要更多、效果要更好”。而这种“五更”的工作作风,也被员工亲切的称为“西直门节奏”。党组率先、板块奋进、企业冲锋,14万中铝人,发扬长征、抗战和解放精神,以强烈的中铝情怀、中铝气节、中铝自信,拼出了志气,闯出了新路,重塑了形象。
葛红林说,“中铝集团扭亏脱困转型升级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是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的结果。”
“我们深深体会到,党建工作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中铝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余德辉深有感触地说道。
2015年是“连滚带爬”,2016年是“拳打脚踢”,2017年是“爬坡过坎”,2018年是“决战决胜”……这几年,中国铝业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加强党建走出了逆境、迎来了转机,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记者 赵学毅 向炎涛 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