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通过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实现人才定向输送,真正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广东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
工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技师技工队伍。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
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人才。
近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新能源汽车、信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新兴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服务于“广东制造”“广东智造”“广东创造”。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5万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据悉,2018年,广东省共有技工院校毕业生总数16.14万人,就业人数15.91万人,就业率98.57%。多年来,广东省技工院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不少专业更是达到100%,很多学校毕业生还未毕业已被抢订一空。毕业生可胜任技术岗位、储备管理岗位工作,也可实现自主创业。统计显示,技校毕业生转正后月平均税后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就业华为、珠海格力、东风日产、一汽大众等知名企业实习期待遇均在6500元/月以上,最高月薪超过万元,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逐步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技校人才广受欢迎,离不开广东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技工教育既是技能、能力教育,也是就业、创业教育。”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广东技工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
广东技工教育将校企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办学制度。广东省技工教育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送岗送学、双制培养,校企全程联合培养人才,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教学内容和岗位标准对接、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
东莞技师学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校与固高科技、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合作共建学习型工厂,成为国家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汕头技师学院与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的中以航空培训项目有序推进。
“工学交替”提升技能
广东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大为提高,一批批技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发力。
当前,广东省技工院校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合作。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为园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10多万人。
以深圳技师学院为例,在教学中引入高端企业的技术标准和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实训、实习。目前,该学院签约合作企业15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11家,比如华为、腾讯、亚马逊、宝马等,以及多家深圳行业龙头企业。该学院与比亚迪合作,引进该公司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建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举办“比亚迪新能源精诚英才班”,培养新能源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
同时,该学院实施“大师领航计划”,与中国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集团合作办学,聘请国家基因库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全程参与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工学交替、双导师制”,为国家基因库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技师人才。由于采用这种务实教学培养方式,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效率和针对性大大提高。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目前广东技工院校通过与西门子、宝马、华为等85家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办“冠名班”“订单班”,结合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实现人才定向输送,真正打通了“从学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广东省的技工教育已涌现出一批批技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各个行业和世界赛场上展现风采。当前,技校学生拥有更多走出国门深造的机会,在不同专业领域实现突破。广东技工院校选手在代表世界职业技能最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上接连摘取世界冠军。
“技能人才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广东建设制造强省、经济强省的重要人才支撑。”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对技校学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政策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发力。 (经济日报 记者:庞彩霞 通讯员:吴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