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鲜丰水果创始人来到杭州,从流动地摊白手起家。如今,鲜丰水果门店数量超1650家,辐射江、浙、沪、皖、渝、川、豫、闽、津等省(市),提供10000余个就业岗位,在2018年被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7月16日,在杭州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暨加快乡村产业融合推进大会上,鲜丰水果负责人站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与9家获得第二十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代表一起,接过了“农业龙头企业”的牌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路上,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杭州“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牵引力。
未来,杭州将如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大会上,杭州市发布了最新出台的《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产业发展谋定方向。
杭州发布《行动计划》 重点开展“六项行动”
本次大会上发布的《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提到,实施乡村产业振兴“16666”工程。
其中,“1”是“着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总目标,也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载体。
4个“6”,即同时协同开展“高质量平台集聚、高速度农文旅融合、高效益动能提升、高品质田园建设、高素质主体培育、高水平科技转化”六项行动,做精粮食、蔬菜、茶叶、竹业、畜禽、水产等六大传统产业,做优花卉苗木、中药材、蜂业、水果、干果、农家小吃等六大特色产业,做强数字乡村、农村电商、乡村民宿、乡村休闲、乡村康养、乡村运动等六大新兴产业。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国钦介绍,围绕六项行动,杭州将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乡村产业特色小镇和产业强村;
着力构建“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培育“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劳作变体验”的乡村产业新业态;
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大力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加快农业绿色技术模式、绿色投入品等推广应用,持续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创客、家庭农场、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新科技的应用转化,推进优势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在生物种业、数字乡村、绿色投入品、蚕桑产业林下经济等领域,推动创新创业。
《行动计划》为今后四年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确立了目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培育壮大?杭州市出台了《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方案》,把新型农业主体作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创客、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构建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的有效渠道。
同时,也明确了5年目标:累计培育提升305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510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5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示范性专业服务组织、400名以上农创客。
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主体,杭州确定了不同的培育举措,如: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办家庭农场或到家庭农场就业,引导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合作;依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积极开展政府向合作社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打造各类集聚发展平台,鼓励组建农创客发展联合组织,进行“乡村产业大师”等各类创业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实施方案》强化了保障,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扶持和人才培养、强化工作指导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初步构建了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比如在土地保障上,要求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根据所辖乡(镇)实有农用地面积,预留不超过5%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农业设施、乡村设施等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快、用地集约且需求量大的地区,可以适度增加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与此同时,《实施方案》还鼓励金融机构、保险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提供贷款贴息等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