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号取餐了!”一声响亮的吆喝声后,一碗用锡纸包裹的花甲粉丝被端上餐桌。晚上9点,这家位于北京的小吃店迎来了客流高峰。不大的空间里,几张小桌前坐满了顾客,后来的顾客还需要排队。
“晚上是最忙的时候,到打烊时能卖到600多单。”服务员王蕙(化名)的脸上冒着涔涔的汗珠,“别人下班后休闲的时候,正是我们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看着大家吃得开心,我觉得很值得!”
夜经济,是指18点到次日早上6点的经济文化活动。一段时间以来,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作为新消费增长点频频出现:北京市在前门、三里屯等地打造“夜京城”地标;济南推动开发护城河、大明湖夜间游船项目;上海引进培育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
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背后,是逐渐壮大的“夜光族”。他们当中有“白天努力赚、夜晚努力花”的消费者,也有深夜提供餐饮、娱乐、配送等服务的厨师、影院工作人员、外卖小哥。
在杭州市民王女士的记忆中,夜晚是儿时跟着父母去吴山夜市玩一圈。如今,晚上娱乐、休闲、购物的地方选择越来越多,她觉得这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和配套设施完善。
凌晨,来自甘肃的外卖员小关从北京一家餐厅取上一碗牛肉面,奔向顾客家。不一会儿,这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送到了顾客手中。尽管已是深夜,小关依然忙得马不停蹄,从夜里0点到凌晨2点送了10多单。
“城市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在小关看来,他也属于“夜光族”:晚上手机屏幕一亮,订单就来了。
在线上,“夜经济”火热的现象也同样显著。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发布的《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显示,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最高峰;21点之后,二线城市外卖餐饮消费增长最快,特别是市郊外卖消费增速超过中心城区;19点到21点是观演高峰,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杭州等文化基础设施发达的城市最为活跃。
“无论是‘夜光型’消费者还是服务者,他们共同成为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的创造者。”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唐代剑说。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第一动力强劲;“夜经济”则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新增长点。多位专家认为,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一道经济命题,更是一道治理考题。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作为日经济的自然延伸,夜经济要和日经济协调发展,鼓励人们在夜经济活动中提升自我、放松身心。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濮存昕表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夜晚走进剧场,把欣赏高雅节目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城市的夜生活有很多方式,但文化的点缀能让城市夜生活更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