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企”施策,力推四级梯度培育
成都高新区将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
如何让惠企政策精准“赋能”企业成长,打通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对接难题?成都高新区探索出创新模式——将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实施企业四级梯度培育,加快形成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创新型企业群落。
今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成都高新区对外发布了首批梯度培育企业及获支持孵化载体名单,并向首批认定获支持的420家梯度培育企业、52家孵化载体以及4个业界共治理事会授牌。此前,在2018年10月份,成都高新区还召开了产业培育大会,重磅发布产业培育新政18条,加快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公司去年入驻成都高新区,致力于世界前沿的基因编辑转化成果研究。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潘登科说:“从一名科研人员转变为创业者,梯度培育政策帮助我带领企业迈上良性发展轨道。”
“企业梯度培育要围绕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重点对4个梯度实施培育——种子期雏鹰企业重在评价和辅导、瞪羚企业重在发展速度、独角兽企业重在提升发展质量、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重在生态带动。
据介绍,成都高新区将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重点对4类梯度培育企业开展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对经评定的新产品技术最高给予补贴200万元……
载体是产业培育的土壤。“我们打破过去普惠奖励方式,对政府载体和民营载体一视同仁,建立载体绩效评价、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根据孵化载体的实际贡献和企业成长质量给予评价奖励。”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产业培育18条,成都高新区对产业载体提质增效给予支持,并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
腾讯西部创新创业中心是成都高新区支持的52家孵化载体之一。该中心于2017年启动运营,目前已孵化新经济企业202家,入驻项目总估值超62.4亿元。负责该中心运营的成都天象互动众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CEO卢宇翔说:“通过近两年我们运营的孵化器来看,国内乃至国外的创业团队纷纷入驻,回流趋势明显。”
传统单纯依靠政府主导构建产业生态圈,存在政策难以动态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等难题。为此,成都高新区构建由政府、企业界、市场、专家等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让企业“变身”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体。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相继成立4家业界共治理事会,并将每年设立5000万元业界共治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集群发展。“我们将尽快制定业界共治基金管理办法。每个理事会最高匹配1000万元的业界共治发展基金。”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一模式打通了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对接的难题,支持他们在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卢宇翔说。
在四级梯度培育下,成都高新区不断迸发创新活力,企业存量突破14万家。“我们将适时修订产业培育实施细则,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日报 记者 钟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