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药品领域试点带量采购政策后,中央深改委也审议通过高值耗材的改革方案,并在安徽和江苏先行试点。业内人士预计,纳入试点范围的品种,预计降价幅度在50%以上。一旦企业给出的降价幅度不够,市场很快会被报价更低者占领。由此,耗材领域将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洗牌潮。
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一两年内还不足以致命。因为多数上市公司的出厂价是销售价的三折左右,降价后若能以扩大市场份额补充销售量,短期业绩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每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侥幸浑水摸鱼,尤其是带量采购政策全国推行以后,行业集中度将迅速向研发能力强、成本较低的头部企业集中,其他中小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安徽江苏已先行试点
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指的是在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产品数量进行报价,价低者“通吃”市场。一旦企业给出的降价幅度不够,市场很有可能就被报价更低者抢走,若错过机会,则损失惨重。
推动高值耗材降价,中央已达成共识并下发改革方案,江苏、安徽两省率先开始试点。7月3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今年底前要取消高值医用耗材在医院的销售加成,并从下半年起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谈判采购,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和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部署。
上述改革方案是在5月19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可见主管部门对高值耗材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推动的决心。会议强调,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关系到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要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国务院的改革方案正式发布之前,安徽、江苏等地已着手开展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试点。6月21日,《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发布,确定了骨科植入(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高值耗材带量采购,采购量不低于2018年度该产品使用量的80%,且必须零差价销售。
此后的6月26日-28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赴安徽、江苏两省调研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和医保经办服务工作。国家医保局网站披露,胡静林在调研时强调,“江苏要按照党中央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要求,把试点工作开展好,为全国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积累经验。”这意味着试点工作一旦成功,将会在全国推广。
7月24日,江苏省医保局下发了《江苏省公立医疗机构部分高值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方案》,明确对血管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品种年度总采购量的70%,采取“联盟采购,以量换价”的形式,且可以预付30%货款。
从国务院的改革方案,以及安徽、江苏两省的试点可以看出,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
行业将遭洗牌
业内人士预计,从药品“4+7”带量采购的实践来看,首批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高达到96%。按此估算,高值耗材的降价幅度应该不会低于50%。
安徽和江苏两省带量采购的高值耗材均是采购金额较大、临床使用较多、竞争性较强的品种。安徽的做法是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组套分组法”,形成可比的价格体系。江苏分支架和起搏器两个组别谈判,降幅最大产品将成为采购单位必选产品。
同时,江苏将扩大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今年年底前实现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神经外科、起搏器、电生理、眼科等六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和骨科、普外科、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口腔科等五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在省平台采购,对重点品种开展组团联盟集中采购。
业内人士透露,从安徽的试点工作来看,骨科脊柱类材料总体平均降价53%,国产品类平均降价55%,进口品类平均降价40%。人工晶体类总体平均降价20%,国产品类平均降价18%,进口品类平均降价20%。预计两类产品年节约资金分别为4亿元和3000万元。
江苏的试点工作显示,纳入价格谈判的品种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支架和双腔起搏器。支架按单个品种进行价格谈判,中选品种平均降幅为51%,最高降幅为66%;起搏器按生产企业谈判,中选企业涉及品种平均降幅为16%,最高降幅为38%。
业内人士认为,以低价换取大额市场的做法,若企业降价幅度不够而未能中标,则直接退出公立医疗机构市场,如果短期无法找到替代市场,将引发生存危机。因为中标企业数量十分有限,集中度会加大,未中标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集中度向头部企业靠拢
带量采购虽然会将相当数量的企业洗出市场,政策在压制市场规模的同时,也会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进口替代步伐的加快,投资者应该一分为二地理性看待。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呢?财通证券研究员张文录认为,带量采购政策首先受损的是医生、代理商和医院,灰色利益链被切断。由于生产厂商的出厂价本来就较低,即使利润受损,用量也能够弥补上来,实现以量补价。中期来看是拼研发,谁能做出更好的产品,实现对低价产品的更新换代,将维持更好的效益。从未来半年的投资角度来看,高值耗材等公司受利空因素打压,估值难有上升,主要还是看利润增长。
目前A股市场上,根据其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乐普医疗、大博医疗、开立医疗、凯利泰、冠昊生物、正海生物、康德莱、维力医疗等公司高值耗材产品毛利率基本都超过50%,但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却大多不到10%。
反观国内化药、生物药主流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平均在6%-8%,主要费用是在三期临床,占到研发投入的一半左右,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的临床人数从一千多人到两三千人不等,这都是不菲的开支。而高值医疗耗材和IVD等临床要求低,一般数百例试验病人足矣,临床费用也相对较低,所以研发支出相对较低。
张文录分析,A股主要高值医疗耗材公司的研发支出营收占比平均为6%,多数产品的出厂价只有销售价的三折左右,如果按照销售价计算,研发费用率实际上只有1.5%左右。所以,相对化药和生物药企业,高值耗材显得“暴利”。
凯利泰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未来将积极参与高值耗材的带量采购,公司预计未来骨科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戴小河 傅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