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你爱他,就让他买电动车,因为省钱还不限行,如果你恨他,就让他买电动车,因为他会被里程焦虑急死。”在上海上学、工作的孟晨,虽然是个西北汉子,但已经习惯了这个城市的湿润与繁忙,并在这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随着孩子的出生,汽车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成为他的头等大事。“老丈人家里有一辆车,我们有事出门都会借用,但还是感觉太麻烦,在上海买车,不如说买一个车牌,就这样花钱还不一定能够中标。”
从1994年开始,上海首度对新增的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可以去车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拥有在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区域)使用机动车辆的权利。这一政策极大程度限制了上海本地车辆的增长速度,但也促使牌照的购买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一步步涨到九万元左右一张牌照,这让不少上海人吐槽,不买个好车都对不起这个牌子钱。
在2014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出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的,上海市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面对这一利好消息,孟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从一无所知的新能源汽车小白,通过上网恶补知识成为了“键盘车神”。那时的他就已经很清楚,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又给牌照又有补贴,原因就是车辆的使用体验较差,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幸好孟晨的住处是临街的一楼,楼下就可以停车,可以很方便的充电,在强烈的刚需情况下,他成为上海最早的一批新能源车主。
自从买了这辆车,孟晨觉得除了亲闺女就是亲它了,因为知道新能源汽车电池“金贵”,他每次出行前都会盘算着距离与周围是否有充电设施,活像一个守财奴一样选最近的路线,计划几个备用充电方案,努力不让电量用到预警线。即便如此,几年下来,这个只能跑1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最多也就跑个120公里,实际使用里程不到90公里。
“幸好现在上海的充电桩多了,所以我们的出行半径有很大增加。现在准备换辆新的汽车,可惜旧车只能按照报废价卖,但五年下来也辛苦它了。”谈到这辆车,孟晨觉得爱的成分要占大多数,他身边有的朋友这么多年还拍不上一个燃油车牌,尤其是2016年车牌新政出台,只有上海户籍(或连续缴满3年社保)才能申请竞拍车牌,更刷下去一大批人,孟晨感觉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迟迟让孟晨没有动换车的念头,是他在等待上海可能出台的放宽汽车限购政策,上半年这个消息就已传出,但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新的进展。孟晨依然希望能够买一辆燃油车,这样去上海周边地区会更加方便,而那辆劳苦功高的新能源汽车,就可以作为短途通勤车使用,也算给它一个安度晚年的机会。“现在真的是很纠结,到底政策是什么样的,是不论车型一家只许有一辆,还是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基础上申请燃油车,政策的变动对于我们这些要换车的新能源汽车老车主来说,影响太大了。”孟晨说。见习记者 郭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