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A股市场,已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投资机构的共识。近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将1099家A股上市公司正式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的决定正式生效,同样生效的还有A股在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体系中的纳入因子由5%提升至15%的变动。而在8月末,明晟公司(MSCI)正式完成第二批次A股成分股的纳入。至此,国际三大知名指数公司已全部对A股抛出“橄榄枝”。
从2012年上交所开始致力于推动A股纳入主流指数的相关工作算起,到2017年6月MSCI正式宣布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这期间A股市场在诸多方面有着明显改善。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深度连接全球市场,A股市场已然成为国际投资者眼中的优良标的,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比重呈现上升趋势。随着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深入以及国际主流指数对A股上市公司和债券的纳入,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持续上升。有机构测算,A股被国际三大主流指数全部纳入其标的范围后,A股有望迎来数百亿元的增量资金。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按下了“加速键”,闪现出众多令全球市场瞩目的“高光时刻”: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相继落地,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大幅放宽,并提前至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多家外资控股券商落地,原油、铁矿石、PTA、20号胶等期货陆续作为特定品种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多家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登记成为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热情和信心日益增强。
于2002年实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开辟了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的渠道,而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全面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将大幅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便利性,再次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扩大开放能够让中国资本市场吸收更多全球智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从海外市场的经验看,资本市场的开放将吸引外资加速入场,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也有望发挥“鲶鱼效应”,促使国内金融机构苦练内功,提升展业能力,促使市场投资者结构优化,提升国内证券期货行业的整体素质。中国资本市场在标准和市场上逐步与国际接轨,既有利于以开放倒逼改革,完善基础制度,也有利于引入更多长线机构投资者,提升跨境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扩大开放也是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举措之一。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痛点之一是长期资金和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而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我国A股市场,其长期投资行为将为市场带来更理性的价值投资观念,从而提高A股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除了A股市场,资本市场开放的另一个重要窗口在基金市场。在过去的20多年中,境外资产管理公司已通过多种形式在华展业,包括与本土金融机构成立中外合资公募基金公司,在华设立独资私募证券或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通过基金互认、港股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参与中国市场。自2016年6月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登记备案政策公布以来,截至今年8月末,已经有21家外资私募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共备案51只产品,资产管理规模58.8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认为,外资机构加速布局国内资本市场,首先是看好国内居民对财富管理的巨大需求,其次是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为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
而双向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背后,是中国资本市场经历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历程。从创设股票交易所,到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再到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形成,我国资本市场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高速发展,市场韧性正逐渐增强。以沪市为例,目前,沪市主板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具有较大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盈利能力的成熟企业。截至8月31日,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共计1490家,总市值33.20万亿元。总体上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
近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项重点任务出炉,涉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等多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步入快车道,这也让国际资本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良好前景,增强了投资信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正朝着“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目标不断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