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看似小小一张,却是紧密关联老百姓健康幸福感的重大民生工程。围绕居民异地就医门诊直接刷医保卡这一“关键小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这一年里按下了“快进键”。《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工作阶段总结会获悉,目前,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实现了医保“一卡通”,覆盖三省一市医疗机构3500余家。
试点一年,长三角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
从2018年9月首批开通长三角地区8个试点统筹区,到2019年4月新增9个、6月新增11个,在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满一周年之际,又新增13个试点统筹区,目前上海市医疗机构和苏浙皖三省所有设区市均已实现全覆盖。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表示,在三省一市医保部门、经办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共同支持配合下,扩大联网统筹区和扩大联网医疗机构“两个覆盖”任务提前完成。
由于肾脏不舒服,62岁嘉兴市民王玉英经常要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看门诊。“过去在上海看完医生,要拿着一叠发票回到老家去报销,来回耗费很多时间。如今在上海看门诊能直接刷医保卡,实在是太方便了!”王玉英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居民异地门诊就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表示,医院已经更新了读卡器,直接读取符合条件的病人,为患者提供便利。
据统计,截至9月15日,长三角门诊直接结算总量累计达26.4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5900余万元。其中,上海参保人员在三省结算10万人次,上海与三省参保人员异地结算比例约为1:1.6,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异地养老的老人等越来越多的上海参保人员从中受益。
具体来看,今年1至8月,江苏省参保人员到上海市门诊就医结算6.25万人次,上海到江苏省门诊就医结算8.48万人次。截至8月底,浙江参保人员在上海医院门诊刷卡直接结算7.37万人次,总费用1907.07万元;上海到浙江省结算4498人次,总费用71.34万元。
随着覆盖面不断扩大,知晓度不断上升,结算量还在稳步增长,这些数字背后,代表的是长三角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安徽省医疗保障局局长金维加表示,安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从试点情况来看,原本较为担心的外出就医数量猛增等情况并没有出现。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没有诱发异地就医需求的不正常增长,这是因为异地就医的非医成本高昂,因此居民如果不是必需,不会选择异地特别是跨省就医。目前的适度增长,是及时保障了一些在外务工人员、养老人员的就医需求。
居民备案“一网通办”,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围绕居民实际诉求,三省一市有关部门在提升异地结算服务的便利性和体验感上不断下功夫。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包括异地就医备案在内的2项医保服务事项纳入了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首批开通事项,长三角居民办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只需提交网上申请,医保经办系统自动校验,不必来回奔波,符合条件的就可即时办理完成。
据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局长周英介绍,全省所有设区市均可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自助一体机、微信、电话传真等方式实现“不见面”备案,通过“不见面”方式办事达40万人次,同比增长425%。同时,推进简化备案流程,全面取消需要就医地提供的各种盖章证明,就医备案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城市或省份。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三省一市医保局获悉,有关部门正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探索逐步统一长三角地区的医疗服务项目名称、内涵和计价单位,协调区域内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为长三角地区异地结算提供支撑。
“我们将依托复旦大学专家学者团队,开展长三角医保目录、门诊特殊病种、高值耗材招采等基础研究工作,开展相关政策及基金风险评估,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做好政策储备。”夏科家说。
与此同时,医院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前有不少随迁老人反映,希望异地门诊结算这个好事能尽快落到“家门口”,减少去大医院排队开药的困扰。据悉,上海在8月完成主要医疗机构全部联网目标的基础上,已实现全市设有门诊的医疗机构全部联网。这有效缓解了百姓的“烦心事”,使得他们能在附近的社区卫生中心开些常用药。
还有一些住在嘉兴养老院的沪籍老人表示,虽然实现了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但是看病拿药往往舍近求远,得到离养老院较远的异地就医网点才能使用医保卡,希望尽早把养老院集中区域的社区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门诊结算范围。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局长杨烨表示,在现有410家医院基础上,按照完成一家、测试一家、开通一家原则,进一步扩大异地门诊直接结算医院覆盖范围,特别是增加上海周边或门诊量大的统筹区开通社区服务中心的异地门诊直接结算服务,为兄弟省市在浙工作和生活的参保人员就医提供方便。
一盘棋考虑一条心谋划,加快互联互通进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落实和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尽快使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能持卡看病、即时结算,切实便利流动人口和随迁老人。
长三角是最具活力、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如何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一体化?多位业内人士称,这并非简单的网络“硬件”联网,更需要体制机制“软件”配套跟上。三省一市相关部门应一盘棋考虑、一条心谋划,深化分工合作,把各自优势变为整体优势,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真正解答好“1+3>4”这一重大民生课题。
一是统一标准,做好三省一市异地门诊互联互通。周英表示,依托上海区域平台,开展与浙江、安徽门诊直接结算工作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互联互通进程。
“系统开通上线只是一个新的开端,系统上了就不能下,结算通了就不能断,今后日常维护工作将会更加艰巨。”杨烨说,对线路通信、系统运行、财务结算、服务监管等工作,都要早做打算、统筹安排。我们将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密切合作,一起组建运维团队,完善院内、所属地和省外医保经办机构等多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服务效率,确保老百姓能刷卡、能结算,实实在在体会到这项民生便利。
二是持续加强三省一市医保监管协同,守牢群众“救命钱”。金维加表示,以前患者凭借票据回户籍地报销,在一定程度上给票据造假、病历造假留下了可操作空间。现在,通过数据线上“跑腿”,并加快三省一市就医信息共享互动,将提升造假成本和造假难度,有效保障和提升医保基金的安全。
“接下来,三省一市将以更务实的举措,更有力的推进,更精准的服务,合力探索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增强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同时为全国区域协作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夏科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