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道撤桶的全面推进,广州市民正在全面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热潮已经真实地进入到每家每户。据媒体报道,在黄埔区出现了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找人上门收走垃圾的有偿服务。这种每次3元的服务,已经获得了不少人的关注。
推进垃圾分类,楼道撤桶是一个明显的节点。在实施过程中,市民目前正在告别推开家门就能扔掉垃圾的便利。把垃圾更长时间留在家里,以此促进垃圾分类。对此,正在经历阵痛的市民们其实是有疑惑的。意见之一就是,垃圾分类应该大力支持,为什么非要楼道撤桶?尤其是对于垃圾分类已经做得很规范的物管小区,业主平时也习惯了在楼道分类投放,这和到楼下再投放相比,除了更不便利之外,似乎没有感到太多的好处。
既然楼道撤桶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市场上必然就会产生为了解决人们麻烦而生的产业。这种付费代收垃圾的小程序,就是在政策刺激下,市场服务快速渗透的一个结果。对于一部分人来说,3元一次收费相比以前是增加了经济负担。但是对于宁愿花钱也不想家里存太多垃圾的人来说,这种服务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用受到定点投放垃圾时间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不少居民。毕竟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空出固定时间来处理垃圾问题,在很多人眼中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这样的服务推进,接下来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困惑。比如上门收垃圾,就像等快递员上门一样,也是需要家里有人在守候的。毕竟不大可能把垃圾就扔在家门口,以为给了钱就能让它马上消失。而如果家里请客吃完大餐消夜,因为太晚了,给钱也可能没人上门收垃圾。在收垃圾人员上门前的时间里,还是要忍受一晚的垃圾异味。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收费行为毕竟和城管部门的清运操作不同。业主根本没办法保证对方确实是把垃圾严格分类投放了。毕竟上门把垃圾带走,下楼转身扔到路边垃圾桶,也是有可能的,也不大可能通过视频图片来证明其职业的规范。若丢个垃圾都要上传真实视频证据,收运费可能就要翻几倍了。
既然垃圾清运人员的行为无法控制,那么居民的担忧就很难解除。自己单独花钱,戒掉在楼道扔垃圾的习惯,好心为环保公益作贡献,最后的结果却未必让人百分之百安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对垃圾分类的事业来说也是不利的。
毕竟垃圾分类到现在,依然是一种依靠信心来维系的事业。市民相信自己放弃便利、进行分类的垃圾,经历无数环节、在无数人员车辆参与后,到了最后的终端环节,能够清晰地被分门别类处理,是真的有益于这个城市的。
但目前来说,透明度还远远做不到这么高,制度强制性也并未上升到如此高的水平。同时,有关部门也有理由反过来认为,市民在分类上其实还没严格做到三分法,由此导致最后分类效果要大打折扣。凡此种种,要完全实现垃圾分类的高度精准和处理,还是需要各方长时间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