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2日讯(记者李盛丹歌)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不仅能查询到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者、检测报告、生产日期等信息,还可以实时查看农作物所在地块的生产管理视频。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展览上,凤岐茶社正在展出的“一物一码”可追溯产品来源技术,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
作为凤岐茶社大数据农业双创孵化平台的子模块之一,“一物一码”追溯系统,目前主要针对国内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创新供给服务。
不仅如此,凤岐茶社“农业大脑”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支撑,收集整合气候、种植、生产、销售、市场等各类农业数据,实现数据融通,由此加速数据在产业链中的应用,服务农业生产、新农人培训、食品安全、AI应用等各个领域。
“云上农场”是“农业大脑”的数据库,可24小时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各类生产数据都可实时更新传递。同时,通过“云上农场”的预测分析系统,还可直接指导农户农企进行生产决策。
1700多公里外,贵州贵安新区的西兰花已经用物联网技术帮助种植了;远在西藏的天山雪菊在“云上农场”开花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土壤中铺设三层传感器,就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情况,让农户知道何时该浇水;各项数据指标都能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云”,标准化的生产得到了保证。在凤岐茶社“农业大脑”的赋能下,一个能够实时看到农户信息、土壤湿度、气温情况的总指挥部,将田间地头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凤岐茶社创始人傅磊表示:“先进技术要和产业结合才有价值,我们希望用凤岐茶社‘农业大脑’帮助农户农企转型升级,实现农产品更安全、更营养、更值钱。”
在发展过程中,凤岐茶社意识到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的农业人才也非常关键,于是“云上农校”便成为了凤岐茶社的一大特色,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通过专家远程培训、在线咨询、远程诊断和指导等“线上教学”的方式,教会农民使用手机等新农具,用数字化进行农事活动,实现科学生产技术与本地农业生产的常态化的对接,从而提升农民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目前,“云上农校” 拥有300多名各类农业专家、学者,并已在贵州、山东、浙江、西藏等地开展了上百场培训,服务人次过万,受到了基层农户的一致好评。
“我们现在正在乌镇规划建设谭家湾‘云上农业’试验场,2019年年初正式启动建设,占地约700亩,分28个网格来展现不同的种植场景,我们计划将它建成为‘云上农旅’的样板间,为中国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打造一个集技术、数据、产业于一体的应用平台”,傅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