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银行”看到一对70多岁的空巢老人发送的订餐送餐需求后,95后南京志愿者王绍康恰巧有空。他立刻点击“接单”,把热乎乎的饭菜从福惠老年人服务中心送到老人家里。他这次积累了志愿时间0.5小时,将来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
“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后,公益时可存入“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这种创新的方式,目前已在北京、南宁、南京、重庆、成都、遵义等地试水。
11月20日,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针对“异地互助养老你愿意尝试吗”话题所作的调查显示(4557人参与),65.3%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时间银行”,14.8%的受访者持相反态度,19.9%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南京市‘时间银行’的注册志愿者已有2.6万人。”南京市建邺区委研究室主任徐文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5后年轻人对养老的理解更加开放、倡导互助,很多年轻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养老志愿服务,他们并不觉得做这种志愿服务是负担,而是享受付出的乐趣。
我国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7.9%。同时,养老成本逐步提高,相关服务人员短缺。南京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1%,而且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
徐文政介绍,南京自2012年起试行“时间银行”,在建立了一套有效制度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难题:例如,如何保证服务时间准确无误;时间存储和兑换的周期长、经手机构多,容易在记录过程中发生错误甚至遗失;志愿者迁离本市后,数据如何在多地流转、通兑。
今年10月起,南京建邺区桃园居社区试点在支付宝里存储公益时间、兑换养老服务,且整个流程被记录在区块链上。11月20日起,这种方式将推广到全区,建邺区也是全国首个把“时间银行”搬上区块链的地区。
蚂蚁金服区块链工程师吴方表示,应用区块链技术,可确保“时间”的存储和兑换公开透明,防止丢失或者篡改,还可以跨机构、跨区域通兑。该公司自2016年起进行区块链技术相关研发,已在养老等多个场景落地。
据了解,志愿者积累的公益时长,可以留到自己老了以后用,也可以为父母等亲人兑换服务,还可以传给后代,或者捐给“时间银行”,赠送给有需要的孤寡老人使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