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发改委和商务部印发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标志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一年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年版清单》)公布,意味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完善,清单在规范政府行为、提升企业信心和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安排,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对于民众创业、企业投资和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市场准入管理。“负面清单”借鉴了外商投资准入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将明确列示、“非禁即入”的做法应用于一般性的市场准入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行为,将“剩余决定权”赋予市场主体。因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清晰地界定市场和政府的边界,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最新公布的《2019年版清单》共涉及131个事项,包括5个禁止准入类事项和126个许可准入类事项。后者涉及18个行业中的105个具体事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涉及的10个事项,《互联网市场准入禁止许可目录》涉及的7个事项,以及信用监管等方面4个事项。从发布的文件看,131个事项的编号、内容、准入措施和主管部门一目了然,体现了公开透明的原则,对市场主体的便利性不言而喻。另外,今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各地区自行编制发布的市场准入类负面清单23个,《2019年版清单》又进一步将“地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纳入其中。至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将政府投资、产业结构、互联网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全部纳入其中,“全国一张清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2019年版清单》相比去年的版本减少了20个事项,缩减比例达到13%。其中,“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批”“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设立审批”“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许可”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措施的放开颇具含金量,有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养老服务和市场的发展日益受到各路资本的关注。最新公布的《2019年版清单》无疑在国家层面放开了市场准入,有利于推动全国性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
笔者认为,《2019年版清单》的公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而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对于增强企业信心、促进产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清单修订过程充分体现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修订结果也反映了各方的关切——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面对困难,信心是金。如何增强企业信心不仅是应对内外部挑战的短期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长远问题。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和新版负面清单的公布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更深层次看,塑造良好的政商关系、构建多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加强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