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在成立仅4年多的时间里,紧扣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的主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创新实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减“量”提“质”,区域经济“变”中有“进”。一批企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规模和利润逆势上升。同时,放管服改革在全区深入推进,行政效能持续释放,经济新活力不断涌现。
推动企业迈向产业链高端
记者在常州经开区采访了数十家企业,每个企业说起各自的科技创新都如数家珍:有的企业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引进先进设备开展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有的企业咬定原始创新不松劲,用自主专利技术占领国际市场;还有的企业在“小产品”上花费大功夫,成为专门给国际巨头配套的“隐形冠军”。
“没有化学基础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真正的‘中国芯’。我们每年投入5千万元研发经费,坚持10年,走到了芯片制造光电子材料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上市公司强力新材董事长钱晓春对记者说。位于经开区遥观镇的强力新材,前身为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小化工厂,二十世纪90年代末,“星期天工程师”钱晓春接手该厂之后,坚持自主研发,用20年时间在电脑线路板、OLED平板、芯片三大领域形成光电子材料专利体系,成为美国杜邦、陶氏化学,日本旭化成、日立、东丽,韩国LG、三星等全球主要芯片光刻胶专用化学品最重要供应商,是国内该领域罕见的自主创新企业。
经开区日盈电子是一家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高新企业,近两年尽管汽车行业不景气,但是销售额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日盈电子技术负责人姚鑫介绍,公司这几年瞄准5G通讯可能带来的产业变化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60多人的研发队伍,聘请了日本、韩国多名技术顾问,在车载雷达与摄像头清洗、雨量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并成为大众、丰田、通用等大牌车企的供应商。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基础性的传感器需求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将更加开阔。
经开区传统的制造业领域,近年来转型升级也在提速。国内内燃机车的龙头企业中车戚机公司,曾经创造过行业领域的多项第一。近年来,中车戚机公司不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产品直接在非洲蒙内铁路投运,还在核电火电动力装置、铁路工程机械和养护机械、地铁轨道交通特有车辆等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科技研发能力与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传统产业减“量”提“质”
占全国地板出口量6成,拥有各类地板企业数千家的经开区横林镇,近两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的是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的“量”,提的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质”。
横林镇人大主席姚鸿介绍,全镇近3年围绕“加减乘除法”做文章,加是围绕新项目,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引进5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每年超过20个,目前全镇已经有180家规上企业,数量排名经开区前列。减法是围绕地板产业,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镇里抽调了50多位同志检查企业环保,对散乱污企业关掉一批、整治一批,同时树立一批环保标杆企业。目前已经关闭50多家企业。乘法是大力推动企业上市,目前有15家企业进入上市前梯队序列。除法是彻底淘汰一批低效落后企业,腾笼换鸟吸引优质项目。
在横林镇江苏靓时新材料公司的产品展示厅里,记者看到多种仿大理石的室内装修材料,几乎以假乱真。这家公司生产负责人张留春说,这些仿大理石材料是从意大利新引进的设备生产的,同时,公司还花费数百万元安装了环保设施。现在公司生产建材的过程中,甲醛排放稳定控制在0.7毫克每立方米的水平,远远低于每立方米25毫克的国家标准。“今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建材行业销售大幅下滑,但是公司今年的销量增长23%,产品供不应求。”
横林镇地板、家装行业龙头洛基木业、佳饰家公司均投入数百万资金安装环保设施,不仅实现了达标排放,也让产品更符合绿色安全要求。佳饰家公司还在镇政府引导下升级生产设备,针对市场提升产品档次,销售额实现爆发式增长,从2016年的几千万元,增长到2019年销售额近10亿元。
横林镇的减“量”提“质”是经开区的一个缩影。自从经开区“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累计关停化工、印染、电镀企业132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071家。近期,经开区秋冬季大气管控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上半年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5%。
经开区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成形。以中车戚机公司、中车戚研所、今创集团、日盈公司等企业为引领,先进交通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以中天优特钢、星源新能源材料、华通焊丝、长海玻纤、强力电子、晨光金属涂料等企业为依托,功能新材料生产研发持续加快;积极打造神力电机、雷利电机、祥明电机等本土品牌,持续推动智能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提升佳饰家、贝尔地板、卫星装饰、洛基木业等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传统家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1-9月份,四大特色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42.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6.4%。
“经开区速度”打造城市新名片
戚墅堰运河公园、爱琴海购物公园、白金汉爵大酒店……4年多来,地处常州东大门的经开区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东部城区持续“长高”,交通四通八达,“绿肺版图”不断扩大,管理更加精细,核心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苏南地区一张新名片。
“经开区的白金汉爵大酒店,从立项审批到建成运营,只用了18个月,真正体现了经开区速度。”经开区宣传部部长周煜明说。
一枚印章管审批、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全要素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措施在经开区落地开花。经开区成立以来,在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同时,镇(街道)运行管理体制改革、产城融合示范区试点改革、区域综合执法试点改革、新型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等改革项目也全力推进。
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制定实施五大类28项年度改革任务,并获批全省唯一的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开发区,启动重点项目建设信用承诺预审制,建设类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平均审批用时比2018年缩短56%。
短短几年,经开区建成“七纵七横”14条主干道,交通大动脉不断打通。今年,常青路、公园大桥等新建道路正在全力建设中,将串联起潞城、丁堰、横山桥集镇、遥观等片区。这些新建和改造的道路,对于经济发展和市民出行都带来很大的便利。
经开区“大手笔”推进生态绿城建设,构筑以公共绿地、生态廊道、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生态屏障,“绿肺版图”不断扩张。2018年,湿地建设包括遥观镇宋剑湖提升工程在内共完成2250亩,造林面积4682亩,成片造林1791亩。如今,一个交通便捷、产业集聚、人流物流兴旺的创业热土和宜居之城正在崛起。
武进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表示,今年以来,经开区认真落实市委“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和区委“五个三年行动计划决胜年”部署要求,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坚持整体联动统筹施策、集中发力攻坚重点,在“变”的环境中保持了“进”的态势,在“难”的攻坚中加快了“转”的步伐。
2019年上半年,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2.6%,占全年目标5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8.1亿元,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9亿元,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9%,工业投资增长10.8%,两项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