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看“六稳”】
“以前没觉得这个‘码’有多方便,但是这次宝宝生病去医院才觉得真是省时间,少一分钟浪费的时间,宝宝就少难受一分钟。”代先生11个月大的宝宝患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治疗后即将痊愈,深夜却突然发烧,着急的代先生带着宝宝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注册的“码”急忙去了附近的甘肃省人民医院。
代先生口中的“码”就是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去年12月启用的甘肃省居民电子健康卡,该卡是一张虚拟卡片,以二维码形式呈现,患者通过注册申领电子健康卡并生成二维码之后,可以通过该码在甘肃所有公立医院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减少了排队时间,改善了就医体验,方便了患者就医。
“这也解决了医院传统就诊卡‘一院一卡、重复发卡、互不通用’等群众就医堵点问题,很好地缓解我国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挂号候诊时间长、化验检查时间长、收费取药时间长、就诊看病时间短’等矛盾。”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路杰说。
甘肃是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在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发放实体就诊卡的省份,按照国家电子健康卡相关标准规范以及甘肃省“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部署安排,甘肃省将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健康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电子健康卡跨域主索引功能,先期实现以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一卡通”。后期依托电子健康卡的统一身份认证功能,推动儿童免疫、妇幼保健、就医结算、健康管理等便民服务应用于电子健康卡。
到目前为止,已有281家医疗机构开通并使用电子健康卡,省属医院全部使用电子健康卡,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健康卡应用比例达到75%,先期目标已经实现。
今年1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甘肃省运用电子健康卡探索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了通报表扬。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依托信息化技术,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卫生健康服务手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作为深化医改、改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的重要手段,加快了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的进程,保证了为全省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全面落地。
“电子健康卡利用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医疗大数据优势,既可以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就诊使用,也可以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实现医疗服务一卡通。”路杰说。
家住平凉市的胡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去兰州看病的时候,挂号窗口工作人员把她的健康卡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了病历本的背面,出院一段时间之后,她去离家最近的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复查,医生一扫病历本上的二维码就知道了她的相关情况。“以前看病就有好多就诊卡,常常会搞混。现在好了,只要带着身份证和病历本就行了。”胡奶奶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1312.8万张,通过电子健康卡在线挂号1164.25万次、检查518.08万次、开方1545.11万次、取药1578.03万次、缴费1043.67万次,电子健康卡已基本普及应用。
为了丰富应用,方便健康管理,在方便就医的同时,电子健康卡还通过关联“健康甘肃”App,加载了健康档案查询、家庭医生签约、儿童疫苗接种、生育登记等健康管理功能,可便捷查询和管理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成为居民掌握自己和家人健康信息的有效工具。
目前,甘肃省基于电子健康卡,正在积极和医保、银行等部门沟通,推进电子健康卡统一支付平台建设,实现多码合一,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下一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将以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为依托,推动创建“智慧医院”“智慧药房”、发展互联网医院、开展智能支付、慢性病管理、开展“智慧中医”“智慧医养”等便民惠民应用服务,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落地生根。(记者:宋喜群 通讯员: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