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不过记者在基层调研中却发现,面对上游成本普涨及产品销售难的双重挤压,一些企业经营者容易随波逐流“病急乱投医”,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智能化改造上。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基础不牢盲目上马,无异于本末倒置,反而容易使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难自拔。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低价竞争的问题十分突出,再加上人力、土地、能源等资源要素价格的全面上涨,制造业迫切需要在夹缝中找到一条突围的道路。智能化的崛起对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久旱逢甘霖。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制造业也加速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可以清晰地看到,准备充足的企业通过嫁接智能技术,实现了质量、效率的提升及成本的节约,真正从中吃到了甜头。对这些企业来说,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重振制造业的重要驱动力,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提高制造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智能制造自然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尤其对于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企业来说,邯郸学步般仓促上马智能制造,不但无益于改善现状,反而由于大笔资金的盲目投入,使企业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记者在对部分制造企业的调研中有一种突出的直观感觉,尽管不排除未来可能带来的颠覆性意义,但智能化在当下对于制造业而言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当企业真正面临困境时,当务之急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市场,储备人才,通过精益管理实现内部开源节流。这就如同一个身患重疾的病人,及时送到医院诊治才有可能起死回生,否则只是换上一件新衣裳使他看上去精神些,显然对治病救人毫无裨益。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智能化改造的初衷是好的,但好的初衷要配合好的策略,才能实现1+1>2的效果。从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没有捷径可走。缺乏核心技术就有可能面临断供的风险,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那种滋味着实不好受。
制造业要发展壮大,扎扎实实从夯实根基做起,看上去是一条曲折漫长的路。但回过头来往往才会发现,根基牢固之后再对接智能化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发展也才有无限可能。这对制造业来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