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替基金公司募到了大笔资金。年底,基金公司继续密集发行新产品。然而,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的招牌也不是一直有用,有的新基金依然能募集资金上百亿,但也有的刚刚达到成立门槛。
基金公司继续踊跃布局
摊余成本法债基拥有稳定的机构客户群。除了利用好每家两只的额度,积极上报新基金之外,部分基金公司也打算将老基金转型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
新基金上报方面,近一阶段,华富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嘉合基金都有新产品上报,封闭期从5年到9年不等。转型方面,融通、鹏华、中欧、华泰保兴、中信保诚、新疆前海联合等多家基金公司都为旗下开放式基金申请转型为定开债基,或延长封闭期限,拟变更的最长封闭期达到7年。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拟转型为锁定期较长定开债基的产品大概率是摊余成本法基金。
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基金转型有两大好处。“基金转型在审批流程上基本等同于新报产品,没有首发压力,省去了信批流程,而且又能帮助公司处理掉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基金。”但他同时指出,摊余成本法基金每家公司限定两只,无论是新发还是转型。
发行规模出现分化
作为今年的“吸金利器”,摊余成本法债基也面临规模分化的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已经成立且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共有52只,13只规模超过百亿,但也有10只基金募集规模不到10亿,部分基金更是一度延长募集期。
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对于摊余成本法债基金,银行等机构偏好3年以上的封闭期。不过,部分银行今年额度已经用完,继续配置要等到明年。摊余成本法债基密集获批,未来单只募集规模或会下降。
“机构客户对基金公司也有所选择,会考量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摊余成本法基金以买入持有策略为主,有些需要配置3A级信用债,银行非常关注基金如何管理信用风险,碰到风险时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债券。”一位基金公司高管透露。
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摊余成本法债基发行分化主要是年底集中发行所致。“基金公司都在拼年底规模排名,预计12月过后情况会好转,毕竟银行需求仍在。”
一位基金公司机构部总监反馈,摊余成本法债基发行相当拥挤,而且同质化明显,体现不出基金公司的主动投资能力,能否做大首发规模,考验的是基金公司的机构资源储备。且这类基金管理费不高,如果不计入规模排名,大家也就没什么动力去做了。”
考验建仓运作效率
上述债券基金经理表示,摊余成本法债基持仓债券的到期日不得晚于基金的下一个开放日,对配置债券的剩余期限要求较为严格。
“发行规模较大的摊余成本法债基,如何有效建仓是个难题。”上述基金公司高管称,摊余成本法债基建仓较为依靠交易员的储备能力。基金拿到批文到募集成立的时间可以预估,交易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先谈好交易客户。
“机构客户一般不会将自己的存量债券资产直接给基金公司持有到期,需要基金公司在公开市场购买债券。”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介绍,基金公司为提升摊余成本法债基建仓效率,其中一个做法是在产品发行前,用别的机构账户先行储备,待产品发行成立之后再交易过来。
“近期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建仓都很猛,直接把利率往下打,市场上三年期收益率已经和两年期差不多。”上述债券基金经理预计,市场容量还是较为充足,12月底集中发行期结束后,基金建仓效率将会提升。
“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扎堆发行,不仅考验基金公司发行能力,建仓时还得抢资产,比拼基金公司的买债能力,主动管理能力相对次要。”上述机构部总监说。
除了建仓效率,摊余成本法债基的杠杆使用效率也为市场关注。“处于封闭期的债券基金,理论上杠杆率最高可到200%,摊余成本债基金杠杆率一般在170%~180%,这对于银行资金来说已经足够了。
谈到摊余成本债券基金具体投资策略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基金基本上直接按封闭期配置同期限债券,然后买入持有。“不会采取不同短期限债券分配配置的策略,期限太短的债券收益太低,覆盖不了银行负债端的成本。”上述基金公司人士反馈。
“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管理上的重点就是高效建仓,然后管理好信用风险。”上述基金公司高管如此总结。记者陆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