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推出为实体企业减负的“组合拳”,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减税降费、降电价、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制度性成本等一揽子重磅举措持续释放红利,成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和地方已就降成本的实际效果和可拓展的空间展开调研,2020年实体降成本仍将全面发力,税费、电价、网费、融资利率将成为减负重点。
直指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痛点,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从年初开始发力。2019年第一天,新个税法如期全面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正式落地,为纳税人派发新年减税礼包。此外,小微企业减税新政、4月1日开始实施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举措、5月1日开始实施的社保费降率、7月1日开始实施的3000亿元降费……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12个税种,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19个费种,更大规模减税降费逐一兑现,规模之大、惠及范围之广、优惠方式之多前所未有。
业内预计全年减税降费的总规模有望超过2.3万亿元。专家指出,本轮减税降费既有普惠性减税又有结构性减税,而且导向精准,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获益最为明显。真金白银的优惠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助推了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助力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2019年以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尤其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一直是相关部门的重要政策着力点,相关重磅政策不断落地。
央行今年8月宣布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旨在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种效应在改革后的首月就有初步体现。央行数据显示,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36个百分点。
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用等也是政策发力方向。今年年初,国务院发文提出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三农”综合融资成本。在多项政策助力下,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行。银保监会12月2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10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76%,比2018年的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五家大型银行通过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等措施,再降低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58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也在下行。央行数据显示,9月企业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33%,较2018年高点下降1.26个百分点。
除了税费和融资成本之外,降成本还从多个方面综合发力。用能成本方面,2019年国家发改委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批降电价措施,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846亿元,其中降低一般工商业企业用电成本为810亿元,全面完成了任务要求。
此外,2019年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目标早在今年8月就已基本完成。
降低制度性成本方面效果也很显著。今年以来,“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外商投资法两部重磅法律法规将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世界银行的最新排名中,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比去年提升15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指出,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
记者了解到,岁末年初,多个部门和多地政府对明年工作进行部署时,都将继续推进为实体企业减负列为重点,并且此前已经就降成本的实际效果和可拓展的空间展开过调研。2020年,包括税费、贷款利率、电价、网费、物流费用等在内都将成为减负重点,营商环境也将进一步优化。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关注当前财政平衡问题的基础上,2020年的减税降费政策应更着重于提高减税降费的效果和质量。此外,根据我国落实税收法定的要求,目前增值税法、消费税法等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加快了立法的进程,2020年将通过落实税收法定来进一步巩固及拓展减税降费的成效。
降低企业融资利率也将继续成为2020年降成本的要点。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近期在重点工作通报会上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覆盖面,力争明年再增加300万户以上;在降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力争银行业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展望2020年,在政策方面,预计央行会继续通过降准、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与此同时,也会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明年推动存量贷款转向LPR定价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他说,金融机构也要通过金融科技的方式进一步落实降成本的要求,数字普惠金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总体来说,今年以来的减税降费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积极效应,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2020年仍将采取有效举措,继续围绕制度性成本、要素成本和融资成本等几个维度,进一步加大降成本工作力度,助力企业发展。他指出,为了让企业切实分享降成本红利,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记者 孙韶华 张莫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