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出席2019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峰会时表示,“伪私募”风险逐渐显现。各类“伪私募”花样翻新,有的变相开展借贷业务,名基实债;有的通过多只产品关联操作,变相自融或利益输送。更有甚者,打着私募基金旗号,行非法集资和诈骗之实。
他指出,证监会下一步在提升私募基金监管效能方面,重点做好6方面监管工作:健全私募基金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私募条例》出台,细化规范性要求;落实合格投资者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查处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行为,打击非法集资等犯罪活动;指导和监督基金业协会工作,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提高透明度;引导发挥托管机构、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作用,完善监督机制;真正落实扶优限劣,支持信用良好的机构规范发展。
阎庆民指出,资本形成能力是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自2014年纳入统一监管以来,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快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为创新资本形成提供了蓬勃动力。
从行业规模看,股权投资的力量在显著增强。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规模从2015年年底的1.9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8.7万亿元,在行业整体规模中占比由46.7%提升到68.6%。
从资金来源结构看,长期资金稳步增长。私募基金来自养老金、政府部门资金虽然绝对数量不大,但2018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养老金、政府部门资金季度平均规模同比增长47.9%和31.8%,来自银行的资金季度平均规模同比下降17.0%。长期属性资金占比增长,短期理财型资金占比下降,资金来源结构发生变化。
从投向看,2019年前三季度,私募证券基金持有股票、债券资产规模显著上升,季度平均规模同比增长34.3%;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股权类资产季度平均规模同比增长19.0%,股权资产占基金净资产的比例超过50%,债权、收益权资产占比有所下降。整体而言,权益类基金占比上升,私募基金主业特征更加凸显。
从公司治理看,管理人运营稳定性有所提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70%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近三年未发生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法定代表人变更,65%的注册基金经理已填报可追溯的投资记录;2018年年底前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中91%提交了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从支持创新资本形成看,私募基金作用逐步显现。2019年前三季度,私募基金投向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本金新增4429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2.4%。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私募基金在投中小企业6.0万家,在投本金2.0万亿元;在投高新技术企业3.1万家,在投本金1.3万亿元。互联网服务等计算机运用、机械制造等资本品、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原材料、半导体、医药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等产业升级及新经济代表领域成为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布局重点,在投项目5.5万个,在投本金2.7万亿元。截至12月10日,6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有私募基金参与投资的54家,投资本金合计268亿元。
阎庆民同时指出,在看到取得阶段性成就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两极分化严重,公司治理整体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量小”“质低”“投短”“募难”问题,以中小型机构表现尤为突出。此外,“伪私募”风险也逐步显现。
“量小”主要表现为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小。2018年年末,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分别为2.4亿元、5.9亿元;同类型美国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分别是我们的128倍和28倍。前10%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超过80%的基金资产,有37%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
“质低”主要表现为内控质量低、规范化水平低。少数管理人一定程度存在合规意识淡薄、内部治理不健全、专业化水平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等现象,行业整体质量有待提升。近三年来,证监会以问题导向、风险导向,结合随机抽查原则,对1200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了现场检查,其中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和被处罚的管理人占比36%。
“投短”主要表现为平均投资期限短。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股权创投基金已退出项目中,投资期限在4年以下的项目数量占比74.6%,退出本金占比81.5%,7年以上项目占比很少。
“募难”主要表现为基金募集难度提高。从2019年来看,虽然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备案数量“一少增”,但证券与股权创投基金产品的备案规模却出现明显的“双下降”。2019年1月份至11月份,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加14%,但备案规模同比减少36%;股权创投基金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减少44%,备案规模同比减少41%,大部分私募基金面临募资压力。
阎庆民认为,这些问题有的与机构内部治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关,有的与外部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有关,必须找准问题根源,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原则,把握行业发展规律,结合行业实际,稳妥有序做好对私募领域的风险化解工作。
他指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私募基金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形成共识;加强私募基金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开始形成共识;构建私募基金综合监管体系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始形成共识。
“三个共识”从共识到落实、落地、见效,需要各方遵循行业发展规律,持续做到“三个努力”,推动私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努力提升行业机构治理水平,提升专业能力。行业机构要紧紧围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全面提升治理水平,提升专业能力,应对国内国际双重挑战。
二是努力提升私募基金依法监管效能。中国证监会下一步重点做好6个方面监管工作。
三是努力推进私募基金行业生态建设。要推动全社会更加理性客观认识私募基金的本质、作用与风险,塑造良好的外部生态,增强发展环境包容性。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增强养老金积累能力;推动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投资私募基金,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主动开发与养老金投资管理相适应的产品和策略,优化资金来源结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鼓励私募基金融入资本市场定价、交易机制,推动创业投资、并购投资专业化发展;推动完善养老金和基金行业税制,激励养老金积累和长期投资行为,约束短期投机,优化投资行为。优化创投反向挂钩政策,加大扶持政策力度,畅通退出通道。加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私募基金投资者教育,强化风险警示,倡导理性投资,培育成熟理性投资者。侯捷宁